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前線醫護壓力「爆煲」 輸入專才不可避免

2019-01-24

近期冬季流感盛行,公立醫院人滿為患,前線醫護超負荷工作,護士、醫生相繼舉辦集會,向當局表達不滿。醫管局回應醫護訴求,找來一眾藝人拍片為前線人員加油打氣。前線醫護工作壓力「爆煲」,根本原因在於人手不足,要解決這個核心問題,在保障本地醫護利益、保證質素的前提下,適當輸入外地醫護人才事在必行、不可迴避,唯有如此才能滿足本港增長迅速的醫療需求,減輕前線醫護工作壓力,避免醫護服務素質下降。本港醫護界應該平衡業界和市民利益,對輸入外地醫護人才持開放態度。

公立醫院內科病房在冬季流感期間頻頻「迫爆」,護士協會早前就此進行調查,發現早午更的護士病人比例為1比11,而夜更內科/老人科達1比27,比例跟往年相若,說明護士人手不足並非今年才出現,已是長年如此。前線醫護人員盡職盡責,日以繼夜照顧病人,市民和社會各界由衷敬佩;但醫護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的問題實在應該解決,當局不僅需要為醫護加油打氣,更要找到問題癥結所在,扭轉這種不正常狀況。

現時護士與病人比例的國際標準是1:6,本港若要達到此標準,當局需要立即增聘數以千計的護士。有機構估計,本港若要追近發達國家的醫護和病人比例,推算欠2.46萬名醫生和護士,其中公營體系尚欠1.05萬人。政府負責檢視醫療人手的督導委員會2017年發表報告,推算本港醫護人手短缺情況持續,預計到2030年將欠缺2,600名醫護人員。但本港醫生和護士培訓分別至少需6年和3年,培訓專科醫生更長達13年。本港人口老化加速,對醫療的需求越來越大,靠本地培訓醫護人才彌補人手不足,遠水救不了近火,必須馬上開始思考和討論解決方法。

為解決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政府督導委員會曾提出10項建議,其中就包括吸引非本地培訓的醫療專業人員。醫管局亦提出過引入外地醫生免試在公院執業。但有關建議,一次次遭到本港醫護組織的強烈反對,聲言擔心政府降低門檻輸入外地醫護人才,會削弱本港醫療服務質素,損害市民利益。

醫護人手不足是很多國家和地區面對的問題,新加坡、英國應對醫護人手不足,一早對外援招手。放寬非本地醫科生來港執業的限制,亦有先例可援,回歸前本港容許英聯邦國家的醫科生,免試在港執業;內地受訓醫生則可由醫務衛生署准予有限度註冊。只是回歸後取消了免試的安排,外地醫生來港執業越來越少,多年來只有極少數外地醫護人才成功來港工作,且受到諸多限制。

本港聘請海外醫護人才阻礙重重,本港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前線醫護人員長期高壓力下工作,難有充足休息,身心俱疲,不僅怨聲載道,更容易造成醫療事故,導致前線醫護人員、本港公立醫院、市民「三輸」。

醫護人手不足迫在眉睫,只要做好監管、保證質素,同時保障本港醫護人員利益,有秩序逐步開放外地醫護人才來港執業,特別是在公立醫院執業,是緩解公立醫院人手不足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徑。本港醫療團體應以醫者仁心,以市民福祉為重,亦從減輕自身工作壓力的角度出發,客觀理性對待輸入外地醫護人才的問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