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吸納民間智慧 提升滅鼠成效

2019-05-24

本港近來不同地區鼠患嚴重,食環署的鼠患指數卻連續三年下跌。當局多年來一直用番薯做餌誘鼠,由於番薯對老鼠吸引力不足,導致測算的指數偏低,不能反映實際情況。有關部門應該虛心接受批評,以工作的有效性為目的,多參考民間智慧改進方法,提升滅鼠成效。

香港最新錄得3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引起社會對鼠患的高度關注。政府早前宣佈進行為期3個月的全城清潔大行動,重點進行滅鼠清潔工作。但觀乎食環署的鼠患指數,過去三年由4下降至3.4,明顯與市民的觀感和事實不符。

當局的鼠患指數是根據食環署擺放的鼠餌總數被咬過的情況來計算,之所以成效不彰,問題在於所用的鼠餌--番薯,對老鼠吸引力有限。老鼠變多的情況下,市民自發擺放補鼠器,用叉燒、炸雞翼等有濃郁氣味的食品做餌,屢屢成功捕捉到老鼠。相比之下,食環署的鼠餌乏鼠問津,結果食環署就以鼠餌被咬過的數字減少,得出老鼠減少的結論。

更奇怪的是,食環署對堅持用番薯做鼠餌,還有一套解釋,指因為老鼠咬過番薯會留下咬痕,方便統計被咬過的次數;相反,叉燒、雞翼等肉類,較難統計被咬過的次數。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問題是鼠餌吸引不了老鼠,只會導致統計失真。

最近有「廣州鼠王」來港滅鼠,據說一晚就捉到7隻,其鼠餌頗有一套,用到叉燒、燒酒甚至奶粉,不同的鼠餌誘捕不同的老鼠。有議員也批評當局的滅鼠措施成效不大,應該善用滅鼠科技,用夜視鏡、熱能探測器等探索老鼠蹤跡。食環署應虛心學習民間智慧和接受社會建設性意見,搞清楚鼠患實況,採取切實措施滅鼠。

鼠患問題不容忽視,搞不好會成為危害市民健康、影響都市形象的大事,必須盡快想辦法「補鑊」。短期做法當然是做好全城清潔大行動,但相關行動必須全港各區一同執行,以免個別地區加強清潔,逼老鼠跨境覓食,反令鼠患擴大。捕鼠只是治標,治本還應從源頭減少食物垃圾,加強衛生巡查執法,尤其重點整治食肆後巷、垃圾站等黑點,同時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防治鼠患意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