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海外輿論評港暴動】俄羅斯:美反應佐證「顏色革命」

2019-08-14

香港文匯報訊 在近期香港連串示威及暴動中,美國政府身影處處,美國記者兼政治評論員內博伊沙.馬利奇昨日在《今日俄羅斯》(RT)發表評論,直指華府官員及國會議員的連番表態,已足以反映持續數月的示威正是一場「顏色革命」。

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於周一發聲明呼籲「各方避免使用暴力」,一名匿名白宮官員則點明美國支持的是「追求民主」的人。特朗普在國會的最重要盟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更發出「任何暴力鎮壓都完全不可接受」、「『北京』侵蝕港人自治和自由」等錯誤言論。

類似表態曾現烏克蘭

馬利奇直言,類似美國官員及國會議員的表態也曾經在2013年烏克蘭基輔獨立廣場親歐盟示威中出現過,該場示威最終導致2014年2月的暴力政變,令烏克蘭東部及克里米亞從此分裂。香港暴徒向警方投擲汽油彈的場景,令人聯想起基輔示威的情況,而兩地的暴力場面均絲毫沒有阻止美國媒體繼續以「支持民主」形容這些暴徒。

文章續指,香港示威中不時看到有人高舉英國及美國國旗,這情景過往亦曾在基輔及其他地方出現過。同樣似曾相識的還有美國國務院的插手,如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政治部主管Julie Eadeh日前被拍到秘密會晤示威領袖,「雖然與當年Victoria Nuland(前美國歐洲及歐亞事務助理國務卿)在(烏克蘭)獨立廣場派發餅乾不盡相似,但已足以響起警號。」

美不在乎當地爛攤子

生於塞爾維亞的馬利奇說,2000年10月塞爾維亞政變是「顏色革命」策略的初試啼聲,雖然未有造成嚴重傷亡,算是「顏色革命」劇本中「最好情況」,但卻令到塞爾維亞的民主制度受到不可逆轉的傷害;在「最壞情況」的烏克蘭、敘利亞及利比亞,就演變成內戰或無政府狀態,造成生靈塗炭。

文章最後下結論:「美國外交官、媒體及政客對這些事都毫不在乎,他們會宣稱這是『民主的勝利』,然後便轉向下一個目標,繼續重演這個劇本。」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