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古文解惑】共醉抑獨醒 憑良知而行

2019-10-04

讀史,可以鑒古通今,明白人情道理,知所興替得失。本篇謹選讀《宋書.袁粲傳》一節,略窺一二。袁粲為南北朝時劉宋官員,他品性清高,不願攀附權貴,對同流合污的官場不勝感慨,遂留下「狂泉」寓言:

(袁粲)嘗謂周旋人ヾ曰:「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ゝ井而汲ゞ,獨得無恙々。國人既並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共執ぁ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國主不任あ其苦,於是到泉所酌ぃ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我既不狂,難以獨立,比い亦欲試飲此水。」

一口狂泉,竟可讓民眾陷入瘋狂,舉國共赴黃泉,太過可畏可怕。而作為一國之君,作為亂世中倖存之理性者,未能阻止毒源,喚醒中毒民眾,只能眼睜睜看蚆|國瘋狂,甚至選擇放下理智,集體淪喪,也蚢磪i悲可嘆。

袁粲大概也深嘆當時世道黑暗,對國君與狂者同流感到失望,才不禁在文末吐出晦氣說話,謂理智者難以在亂世獨存,倒不如同飲狂泉之水作罷。但是,袁粲還是未能隨波逐流,終因挺身反對蕭道成密謀篡宋而遭殺害,葬身石頭城。而暗中告發袁粲,協助蕭道成篡宋立齊的褚淵,則平步青雲,位居要職。

袁粲與褚淵,前者堅持扶助衰頹的宋朝,後者選擇順應亂黨立新朝,到底誰是誰非,後人頗有爭議,獨留下「可憐石頭城,寧為袁粲死,不作褚淵生」的歌謠傳唱千古。

綜觀歷史,不識時務,拒絕順應潮流者,往往會被黨同伐異,遭到惡意批鬥,甚至報復殺害。然而,無數志士仁人,在黑白顛倒的時勢裡,在凶險惡劣的環境中,即使不被理解,甚至被視為異類而遭到孤立,卻仍然堅持真理,視死如歸,無怨無悔。

屈原不願同流合污,留下「眾人皆醉我獨醒」之嘆,投江自盡;蘇武出使匈奴,眾皆投胡,獨其寧死不屈;文天祥受盡苦難,仍然孤身殉節,「留取丹心照汗青」。

還有近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即使他本身也支持民眾運動,致力推動社會改革,但在大眾陷入瘋狂之際,卻仍獨行立異,堅持理性待事。例如在五四運動中,群情激憤的學生隊伍火燒趙家樓,痛毆「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等人,輿論一致將之界定為「愛國行動」,認為曹、章死有餘辜,支持運動的梁漱溟卻在事後發表《論學生事件》一文,堅決反對學生以愛國之名妄行縱火、傷人的非法之舉,囑其尊判服罪。結果,梁氏一生遭遇多次批鬥。不過在梁氏逝後,當年帶頭公開批判他的馮友蘭,卻為其撰寫輓聯,頌其一生曰:「u玄決疑,百年盡瘁,以發揚儒學為己任;廷爭面折,一代直聲,為同情農夫而執言。」

也許,在大眾狂迷之時,是非功過實在不易辨清,只能留待歷史評價。但不論要獨善其身,擇善固執,力挽狂瀾,還是要同飲狂泉之水,都各有不同犧牲與代價,當局者必須憑良知慎行,並勇於承擔一切結果。

注釋

ヾ 周旋人:隨從或門客。

ゝ 穿:鑿,挖掘。

ゞ 汲:打水。《說文》:「汲,引水於井也。」

々 恙:病。

ぁ 執:抓住。《說文》:「執,捕罪人也。」

あ 任:勝任,承受。

ぃ 酌:舀水。

い 比:一同。

譯文

袁粲曾對身邊人說:「從前有一個國家,國中有一口泉,名叫『狂泉』。人民喝了這泉水後,沒有不陷入瘋狂的。只有國君因為自己鑿井打水來喝,得以獨自免陷瘋狂。國家的人民全都瘋了以後,反而認為沒有發瘋的國君才是瘋子。於是他們聚在一起商量,合力抓住了國君,想要治療他的瘋病,艾灸、針灸、苦藥,全都用上。國君受不了這種痛苦,於是走到狂泉,舀水喝下。喝罷,他就發了瘋。結果,全國上下,不論君、臣、民眾,全都一樣瘋狂,大家便感到歡喜了。我既然並不瘋狂,就很難獨自立身於世,也想同去喝那狂泉之水算了。」

■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