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社會有病 逾半人精神都「有病」

2019-10-10
■調查顯示,市民普遍受近月的社會事件影響精神健康。圖為8月1日沙田新城市廣場有不同政見市民互相指罵。 資料圖片■調查顯示,市民普遍受近月的社會事件影響精神健康。圖為8月1日沙田新城市廣場有不同政見市民互相指罵。 資料圖片

政爭撕裂家庭 指數僅46.41分 8年來最低水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加上連續4個月的社會暴亂更導致政見不合的家庭成員關係破裂,不少人失去親友支持,精神健康受損。一項全港精神健康調查顯示,本年度港人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僅為46.41分,逾半數(56.4%)受訪者得分低於學術研究定義的合格分數(52分),是8年來最低水平。有關專家呼籲社會各方人士應秉承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的原則,與他人相處。

多個復康組織及公營機構於每年10月合辦「精神健康月」活動,向市民宣傳精神健康知識。自2012年起,活動籌委會每年進行「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以評估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狀況。

今年調查由受委託的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在6月至7月期間,電話訪問1,009名15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並統計分析數據,調查結果於昨日新聞發佈會上公佈。

56.4%人「肥佬」 僅12.6%良好

調查顯示,超過半數(56.4%)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指數不合格(低於52分),逾三成人(31.0%)的精神狀況處於可接受水平(52分至71分),僅有12.6%受訪者的精神健康為良好(72分及以上)。全體市民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僅為46.41分,較去年50.20分大幅降低。

在精神健康的負面影響因素方面,超過四成(44.6%)學生受訪者指出「學業」對其精神健康影響非常負面或頗負面;在職人士中有33.0%人認為「工作」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的影響。

對於全體受訪者,排名前三的非常負面或頗負面影響因素分別是「社會爭議」(佔比41.1%)、家庭(25.5%)以及財政狀況(24.6%)。

受爭議影響宜減少看新聞

調查並發現,今年「社會爭議」對年輕人精神健康的負面影響上升。今年調查顯示,有55.5%的15歲至24歲受訪者指社會爭議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大或頗大負面影響,較去年的15.2%大幅上升。而25歲至34歲受訪者中,亦有49%指精神健康受社會爭議影響,較去年的23.8%顯著上升。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公共關注委員會主席麥永接表示,是次調查結果顯示港人精神健康情況令人十分擔憂,個人精神健康受社會爭議影響的比例亦有顯著上升。

他建議市民要及時留意自身精神狀況,減少關注社交媒體及相關社會新聞,如情緒低落持續超過兩周,應主動向值得信任的親友傾訴或尋求社工幫助,嚴重者可前往精神科就醫。

麥永接並即席接聽了一位患者的電話,讓公眾了解受情緒病困擾者所面對的困難。施小姐曾確診患上抑鬱症,原本看醫生並按時服藥後,情況已經穩定,但近期的社會暴亂導致她家裡的人出現政見分歧,令她的病情出現反覆。

「贏鬙瞈擳荇a」不值得

施小姐的兄長因為與母親看法不同,在一次爭吵後已近兩個月未和母親見面,其間她夾在母親與兄長之間,小心翼翼地不與母親談及相關話題。但因情緒積壓,幾日前母女倆爆發了幾十年來最劇烈的一次爭吵,兩人互相指罵,施小姐亦一度打算離家,但最終被丈夫勸回。

在丈夫的游說下,母女倆原諒了對方,亦達成一致以後不再就政治觀點進行討論。

施小姐說,她講述自己的故事是希望大家能明白,「贏鰴鶗獢A輸鱄荇a」並不值得。在場專家並建議各方人士能互相尊重、求同存異,惟有包容接納才是與他人的明智相處之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