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教子有方系列(之一):陳復生鼓勵子女跨界多嘗試 子女乖巧 靠中國傳統文化薰陶

2019-11-09
■陳復生教子女注重中國傳統文化。■陳復生教子女注重中國傳統文化。

香港的「修例風波」暴露出年輕一代中不少人國家觀念薄弱,道德觀念崩潰,「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的價值觀統統沒有,不少大學生參與暴力示威違法被拘捕。暴力歪風日益在學界蔓延,青少年盲目「反中」,仇視異己「圍」校長、老師。社會上有人說這兩代青年「被毀了」,大家都說香港教育出了問題。香港學生改變成這樣是誰的責任?是教育局、學校、家長,還是傳媒?理性地看,教育不只依靠學校,家長也有責任教導子女為人處世,媒體亦應傳遞正確價值觀給社會大眾,包括青少年學生。三方面結合才能培養出三觀正確的下一代。香港文匯報記者走訪一些教子有方的媽媽,分享心得,給家長們一些啟發。

首個身兼主持及製作人的藝人陳復生,她養育出一對子女皆能考入香港大學,且乖巧孝順。她謂家庭很重視傳承中國傳統「忠孝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家長從小言傳身教,子女就乖些。她會同子女講道理,替他們分析每件事情的好與壞後果,尊重他們按自己興趣抉擇。 採訪: 張岳悅、焯羚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近月香港的「修例風波」使大學校園也不再平靜,八大學陸續失守淪為「政治戰場」,暴力入侵校園,問陳復生是否擔心兒子受到同學的影響?她表示當然會關心,曾聽兒子提起,學校內的確有一個熱衷於社會運動的學生群組,學生們也會經常收到相關活動訊息,但他們是不會主動招募專心學習的一班人,不參加活動也不會被逼迫。所以她還是較放心。

要從小養成守規矩習慣

提起教育子女的事,陳復生首先感謝自己的媽咪,在自己忙於工作時分擔了照顧及教育她的子女工作,陳媽媽一直花很多時間陪伴小孩,指導他們中國傳統禮儀,教育他們尊師重道,使其從小養成守規矩的習慣。將她的子女教得很精乖聽話和孝順,功勞比她大。然而令她更深信家庭教育的重要。

她生於中國傳統家庭,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早已印在每位家庭成員的腦海中,食飯時間大家會遵循長幼次序「叫人食飯」,食完想要提前離席也要徵詢長輩的意見,「早晨」、「唔該」這些更是基本禮貌。

「基本的禮貌要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教,而且每一個身邊的人也都要這樣做,他便習慣成自然,即使與同學不是這樣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另類,重要的是令他認同自己做得正確。而如果等他長大才突然教這些,他會覺得你強加於他,好無道理。」她說。

注重小孩的學習興趣

香港多怪獸家長,很緊張自己的子女選校升學等問題,陳復生的子女都考入港大很好的學系經濟和法律,她有什麼妙法?又為何不送他們出國留學?

陳復生說,小學時曾緊張女兒麥景榕選校,不過也很民主,她尊重女兒的決定,女兒麥景榕由幼稚園開始讀耀中國際學校,一直讀至中學,預科IB考獲42分,在香港大學修畢法律系及取得法學專業證書,後於港大修讀一年比較文學碩士,她流利的國語和英語在北京、新加坡、澳門、香港、波蘭和澳洲等地拍攝節目時大派用場。而兒子同樣跟家姐腳步入讀耀中,讀至中學畢業,考入港大經濟系。

她自己是讀傳統學校出身,坦言起初是想要幫子女選擇傳統升學路線,因為聽說國際學校對學生很放鬆,當聽朋友讚賞耀中的教育理念,學校也並不是單純運用西方的教學方法,而是匯聚了多元文化,並注重兩文三語教學,即將其納入報考範圍,「當時有幾間幼稚園都有收女兒,我和她說暫時辛苦一點,上午返傳統幼稚園,下午返耀中,最緊要是自己嘗試下,看看鍾意哪一間。女兒試完之後表示返學開心,甚至洗手間也專為小朋友的高度而設計,於是自己選擇了耀中繼續讀。」她尊重女兒的決定,發現女兒開心之餘又學到很多常識和知識,因為學校的教學方法是匯聚了多元文化,並注重兩文三語教學。

「20幾年前耀中已有普通話堂,這點我十分欣賞,普通話是中國人的官方語言。有時我們的知識很狹隘,講到東方只有中國,西方則以歐美作為代表,國際學校的老師來自五湖四海,有印度老師同樣講述東方文化,教授世界歷史時除了歐美還會涵蓋非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從小就拓闊了學生的視野。」女兒隨後在耀中繼續升讀小學及中學,她續說:「學校不會經常靠測驗和考試評估學業成績,而是從小學開始就有很多小組討論和主題創作,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中學時,自訂教材中有中英文對照的《論語》課程,這點讓我很欣賞。」她強調,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養對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才會「活到老,學到老」。

言傳身教培養子女修養

陳媽媽陳爸爸在電視台工作,都是嚴謹的人,陳復生父親是電視台藝員訓練班的老師,回憶起少時自己也喜歡去電視台看父親工作,工作時嚴謹、工餘又輕鬆與下屬打成一片的父親受到學生們的尊敬,這種工作態度對她影響頗深,她也由此明白為人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到自己為人母,她因工作忙,沒時間陪子女玩,於是她從小就帶子女去內地各城市遊覽,她自己常到北京工作,過往每年暑假都會帶他們去北京,在北京了解很多國家事,看到了內地人的讀書、生活方式,了解多些增加親切感。上個月更三代同堂獲邀前往北京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70周年國宴及於天安門廣場觀看閱兵典禮,她留意到子女觀禮時專注認真,特別是兒子對軍事頗有興趣,全情投入。她透露,明年與子女計劃組織學生交流團,既領略富庶之地的繁華,也會去到相對貧窮的地區,以全面而真實地了解祖國的情況。

以他們的家庭環境,許多人都會選擇放洋留學,她一對子女卻沒有去外國升學,陳復生暗自歡喜,首先是子女讀書叻真才實料考入港大,同時,子女懷有-顆感恩的心。

兩人中學畢業後同樣選擇港大而非海外名校繼續深造,理由很簡單,是為了照顧婆婆。陳復生轉述女兒的話:「在香港讀到的法律系統同英國一樣,想去外國我幾時都可以去,但在大學階段留在香港可以照顧到年紀漸大的婆婆,媽咪也可以照顧到婆婆,但媽咪工作忙,我覺得我留在這裡會覺得安心。」她講到這裡不由眼濕濕,隨即大笑道:「阿仔更簡單,跟隨家姐留在香港,可以接近婆婆,他又貪香港好食好住返學近,講得好幽默。」所以子女從小與長輩親密關係,使得他們懂得尊敬長輩,不會似時下那些青年「圍」校長、罵老師和長者那麼沒教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