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博客 > 正文

食無憂囚一生 動物園非樂園

2020-10-29
■ 水族館應否圈養動物引起社會關注。 網上圖片■ 水族館應否圈養動物引起社會關注。 網上圖片

人類飼養野生動物,最初是用作炫耀財富及權力,後演變成動物園或水族館,展覽稀有動物。隨茠懋|發展,人們逐漸重視動物的福利和權益,開始思考動物住在動物園之中到底是否真的幸福。一直以來,我們都相信動物園除了照顧動物一生,還擔當起教育及研究作用,對於保育野生動物有正面作用。然而,近年的科學研究卻發現,動物長期被困,雖然三餐無憂,但並不合乎天性,反而變成為人類服務,到底我們如何在飼養與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尹妮 特約作者

訓練方法不人道 海豚受壓寧自殘

到動物園或水族館,動物表演幾乎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像是海豚跳起及拍手,都會令觀眾感到興奮,但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不少表演會對動物造成傷害,例如野生的海豚其實不會跳圈,也不會用側鰭為自己拍掌,又或是到陸地上展示其身體,都是違反其身體的自然構造,長期就會造成傷害。

世界各地都有關注海豚表演的團體,他們指出部分訓練海豚的方法並不人道,令海豚長期受壓,甚至出現自殘個案,像日本沖繩及美國佛羅里達州水族館都曾發生海豚躍出水族館或撞牆自殺的悲劇。美國加州更有調查指,海豚攻擊工作人員其實不時發生,當地甚至有過半數人曾因此受傷,只是水族館從來不會公開資料。

當人們開始關注到動物表演並不如想像中美好後,就開始出現停止動物表演的聲音,像是2013年出現的「Empty the Tanks」行動,就要求水族館停止海洋哺乳類動物表演,而香港的海洋公園同樣有反對聲音,像是2018年就有動保團體在海洋公園外抗議。

2020年海洋公園終於宣布停辦「海洋劇場」,然而,不少動保團體擔心,「海洋劇場」的終結並不代表海豚可以退役,園方繼續容許遊客近距離接觸海豚,始終會對海豚帶來威脅。

拯救瀕危國寶 中國成效顯著

動物保育的策略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就地保育」(in-situ conservation),意指將動物個體保留在出生地或棲息地,盡可能在旁協助牠們在自然環境中成長; 二是「域外保育」(ex-situ conservation) ,即是將動物個體移出棲息地,在人工環境下進行人為管理,包括協助生產,以確保或提升該品種的生存機率。

「域外保育」起初只是緊急情況下的做法,主要用於瀕危絕種的動物,不過因其有虒易操作、容易得到研究成果等特點,所以適用於此方法的物種愈來愈多,甚至演變成為圈養繁殖。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表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野生動物族群數量在1970年至2016年間暴跌了68%,主要原因是人類為了生產食物而破壞動物的棲息地,砍伐樹林就成了劇減的主因。

動物園繁殖瀕危物種的成果顯然易見,像是歐亞水獺、石虎、穿山甲等瀕危動物,在野外棲息地不斷被破壞下,動物園確實給他們一個棲身之所。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國的國寶熊貓。大家都知道,熊貓因為野外棲息地破壞、物種先天不易繁殖等因素,長期處於瀕危滅絕邊緣,也引起內地政府的注意,投放大量資源到保育熊貓之上。

經過多年努力,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證實在2004年至2014年間,成年大熊貓的數量增長17%,並且在2016年將大熊貓的評定級別由「瀕危」等級改為「易危」等級,屬於人工保育動物最為成功的例子。

然而,雖然人工繁殖可以幫助瀕危物種免於絕後,但因為飼養的動物數量有限,常常出現近親交配問題,導致動物基因改變和衰退,而在運送動物到其他動物園繁殖也不容易,甚至會發生不必要的慘劇,像是台北立木柵動物園的7歲長頸鹿「宵久」,就在運送到新竹六福村時死亡,經獸醫解剖後,才發現長頸鹿有肺炎, 根本無法負荷長途運輸。

難滿足生存需要 新例禁圈養鯨豚

水族館是熱門的旅遊景點,不少地方為吸引遊客到訪,都會興建水族館展出海洋生物,然而,是否每一種的海洋生物都適合人工飼養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中又以鯨魚和海豚的情況最值得關注。

科學家早已發現,鯨魚和海豚有很高的智慧,雖然較大的活動空間,即便水族館的大水缸再大,終究很難與海洋相提並論。長期處於水族館內,對於高智慧的海洋生物而言就如身處監獄,慢慢會出現反常行為。

例如在2010年,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海洋世界內的一條虎鯨(俗稱殺人鯨)就將其訓練師拖到水中殺死,引起大眾關注。

科學家研究後發現,虎鯨的天性中根本沒有針對人類的暴力行為,反而圈養時因被迫與人類親近,加上生活環境不理想,所以才做出反常行為甚至是殺人。有研究顯示,虎鯨一天可以游100公里,經常在南極半島至巴西海域間來回游動,甚至有科學研究指虎鯨可以不停游42天,可想而知,水族館對牠們來說是多狹窄的地方。

除了空間之外,水族館的環境也不適合作為鯨豚的棲息地,因為牠們對於聲音非常敏感,水族館中儀器運作的噪音、遊人的聲音等,都會令鯨豚不適,造成壓力。不少研究指出,人工殖養的海豚,死亡率遠高於野生同類,像是歐盟在2011年的調查就發現,野生瓶鼻海豚的死亡率是3.9%,而圈養海豚的死亡率則高達7.4%,幼海豚夭折的新聞亦不時發生。

另外,用於消毒的氯氣會令海豚出現皮膚敏感,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皮膚潰爛。

世界各地政府亦開始收緊圈養動物的標準,像是法國政府就在2017年時收緊海豚和殺人鯨的圈養規例,規定水族館不可以再繁殖或買入新的海豚和殺人鯨,換言之,水族館在現有的成員去世後,就不能再圈養新的動物。

新冠影響入場數 為減支出開殺戒

近期新冠肺炎肆虐,觀光業的運作接近停頓,動物園和水族館的入場人數也不斷下跌,部分甚至出現經營困難,因為動物園不像其他企業般可以暫停營業或裁員以減少開支,動物必須要有飼料和食物,部分展區更要維持皕禳C

香港海洋公園就因此陷入財困,靠香港政府注資才能維持營運,但不是每間動物園和水族館都有那麼好運,像是擁有七百多種動物的德國新明斯特動物園就因財困而無力支持動物的膳食,像是海豹和企鵝每天都消耗大量鮮魚,而整個春季損失的收入就達148萬港元。

為了減少支出,動物園方面甚至列出死亡名單,打算殺死部分動物以餵飼其他動物。該動物園的總監表示,雖然殺死動物令人傷心,但這是令其他動物可以生存的最後手段,如果情況持續,她寧願對動物實施安樂死,也不會令動物餓死。

想一想

1、根據資料,試指出公眾支持和反對動物園和水族館圈養動物的原因。

2、有評論認為動物園和水族館的部分項目已失去保育動物並教育公眾相關知識的意義,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試舉例子說明。

3、 你認為動物園和水族館應繼續存在嗎?試解釋你的答案。

答題指引

1.本題需要根據資料回答,同學可在文中找出支持與反對的原因,例如支持的原因包括動物園可以人工繁殖瀕危絕種的動物,並教育公眾相關知識;反對的原因則可指出不是每一種動物都適合人工圈養,即便動物園可以提供食物與居所,但始終不及野外環境。

2.本題需要舉出例子說明,同學可以參考文中對動物表演的評論,指出動物表演變成娛樂公眾的手段,動物反而被迫作出違反天性的動作,像是要海豚到陸地上展示其身體,其實會對其造成傷害,甚至教導公眾錯誤的信息等。

3.本題屬於開放式問題,無固定立場,同學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選擇「應繼續存在」立場,就應指出動物園在保育瀕危物種上確有成效,而各項缺點亦有解決辦法,如動物表演會傷害動物,那停辦表演即可,而部分物種不適合圈養,則可慎選物種,毋須「一刀切」關閉所有動物園和水族館。如選擇「不應繼續存在」立場,則可指出保育物種不是必須在動物園進行,尚有其他方法如設立野外保育區等可達至相同目標,但圈養過程中對動物造成的傷害是不必要的,人類應盡量避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