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特稿】高端生活成本下降並非好兆頭

2021-04-10

過去不少市場人士都認為,香港的生活成本過高,會令不少國際企業卻步。昨日瑞士寶盛的《2021年全球財富和高端生活報告》顯示,上海取代香港成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第二位是東京,而去年排名第一的香港則下跌兩位至第三名。不過,就目前的情況看,這項有關高端消費的生活成本下降,對香港而言似乎不是什麼好兆頭,背後實乃反映香港的競爭力下降,吸引力減退,我們應該警惕。

背後反映香港吸引力下降

今次香港的生活成本下降,雖是由於美匯疲弱使得人民幣及日圓兌美元出現大幅匯兌升值,而使本港的成本下降。然而,該行這項生活成本的調查,是以高端消費來作為衡量指標,並不是以普羅百姓的消費來計算,故可看成是一個城市對有錢人或企業家的吸引力的指標,而香港排名下降,亦即是代表自身吸引力的下降。

如果將香港比作一間上市公司的話,股價對每股資產淨值的溢價高,即是代表市場對公司前景看好,投資者願意付出高溢價來持有公司的股票。相反,當看淡公司的前景時,股價對資產淨值就會出現折讓,即是每股的股價還低過每股所代表的公司的資產淨值。所以,從投資角度來看,股價對資產淨值出現大幅折讓的公司,肯定有不少問題。

香港今次的生活成本下降,就有如股價的溢價減少,反映香港在某些地方的基本因素發生變化,前景不再吸引,市場難以再予香港高溢價。

事實上,過去一段時間來,香港變得太過政治化,尤其是2019年的修例風波,更是大大地破壞了香港營商環境,令外資對港的營商信心大打折扣。亦由於太過政治化,反對派無限拉布、為反而反,令特區政府施政寸步難行,不少改善經濟、民生的政策也無法通過及實行,拖累香港的發展。

香港出現「管理者折讓」

此外,部分政府官員缺乏擔當,做事拖沓,因循苟且,也讓社會止步不前。就拿抗疫來說,雖說我們的制度不能與內地的雷厲風行來比,但以同樣是以實行資本主義的新加坡、台灣,甚至是小弟弟澳門比較,香港的抗疫也是被比下去。香港疫情遲遲「未斷尾」,為政者應負最大責任。

上市公司還有「管理者折讓」之說,即是當公司出現一個差勁的CEO時,這個情況反映到公司的股價上,股價對資產淨值就會有折讓。香港目前正正就出現這種情況。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