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星光透視 > 正文

【區區有戲院又如何 (3)】若觀眾撐港產片 生機定再現 創作製作有缺陷 電影人需反思

2021-04-16
●《逆流大叔》劇照。●《逆流大叔》劇照。

經常有聲音說道大批製作人只顧往北望,投資者只顧中國內地的雄厚票房而傾情於內地與香港合拍電影,以致本地電影從缺云云......那麼,香港有幾多觀眾是真正支持香港電影呢?因為經常聽到有人講︰我不睇港產片。點都好,戲院營運的模式已成為事實,在電影工業「享受」了璀璨的30年後迎來了新時代、新挑戰,是時候要重整一下整個電影工業的生態,只要合力撐「本地電影」,就可挽救在疫境下正下滑的電影市場,香港電影一定再現生機色彩。●文:蕭瑟

為什麼要抗拒內地與香港合拍電影呢?事實上,早於1994年已有冼杞然執導、張藝謀監製,呂良偉、關之琳、張豐毅、鞏俐主演的《西楚霸王》;2006年張之亮執導,分別有來自內地、香港、台灣和韓國的劉德華、吳奇隆和崔始源等人合演的《墨攻》;2010年上映由彭浩翔導演,楊千嬅、余文樂領銜主演的《志明與春嬌》;2013年王家衛導演,梁朝偉、章子怡、張震等主演的《一代宗師》;以至去年上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主演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全都是內地與香港合拍電影,至今有逾70部已經上映。其中,《臥虎藏龍》更是一部由海峽兩岸暨香港與美國合拍的2000年華語武俠電影,李安執導,袁和平擔任動作指導,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張震等主演,當年更橫掃奧斯卡、金球獎等無數頒獎禮包括「最佳外語片」及「最佳導演」等大獎,當年於全球共錄得2億美元票房。

再說到演技,不少內地著名女演員都是學院派出身受過正統訓練;鞏俐中央戲劇學院畢業;章子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表演系;趙薇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並於原校導演系研究所碩士畢業;湯唯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至於香港,近年可有什麼學院派的演員出現?實是寥寥可數,像是斷了層般......香港電影路向將如何?

香港電影票房成績不盡如人意

香港的電影發展基金自1999年成立以來,據官方網頁公布,截至2021年2月底,獲基金計劃融資共40個(不包括獲批准後撤回及解約的申請項目)電影製作項目,而上述電影的票房成績差強人意,部分電影票房更未達至電影發展基金批出的資助......如:《麥兜鉧晷插n(香港票房246萬元)、《親密》(香港票房84萬元)、《搏擊奇緣》(香港票房3,729元[按:你沒看錯,票房的確是港幣3,000多元......])、《我們停戰吧》(香港票房48萬元)、《你咪理,我愛你!》(香港票房894萬元),跟戲院拆分回來的片賬,還未夠回給電影發展基金融資的540萬元。

當然箇中也有成功的例子,電影發展基金融資了449萬元的《逆流大叔》(1,560多萬元票房),融資了211萬的《狂舞派》(1,364多萬元票房)!要知道,電影如果需要有周潤發、劉德華、郭富城等「甲」級演員演出,單就是他們的一部電影片酬,周潤發約4,000萬元,劉德華和郭富城各約2,500萬元,據製作方宣稱,《麥路人》的製作費就達2億港元,據說郭富城當時的片酬也已仗義打了7折,可是香港連內地的票房才共約3,000萬元,其他也不用多說。

缺乏具娛樂性 輕鬆窩心的題材

那麼,香港觀眾支持香港電影嗎?近年,香港電影好像缺乏了一些富娛樂性、輕鬆又或是窩心的題材,大部分都像寫實電影佔多,就有觀眾反映感覺有如在戲院觀看港台處境電視劇《獅子山下》,那麼,會有人願意花錢入戲院看「電視劇」嗎?試看一下,香港的「本地」電影由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最高峰時的每年上映逾300部下跌至去年的數十部,雖說由於疫情的影響,致戲院被迫令停業,香港電影無法上映,原定的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更順延一年至2022年,到時將會與2020年和2021年兩屆一齊合併舉行,電影金像獎有史以來39年從未試過有一年會停辦,各方電影工作者可曾為此作出反思?

荷里活演員如畢彼特(Brad Pitt)、湯漢斯(Tom Hanks,[據稱湯漢斯當年接拍好朋友羅拔湛米基斯(Robert Zemeckis)執導的《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他放棄了事先談好的2,000萬美元片酬,結果電影上映後全球賣座,意想不到地後來收到了6,000萬美元的報酬])、湯告魯斯(Tom Cruise,[《人生交叉剔》(Magnolia),他就只收了10萬美元片酬,當時他亦已經拍過了《職業特工隊》(Mission Impossible)、《甜心先生》(Jerry Mcquire)等電影])、羅拔唐尼(Robert Downey)等都有分別接拍商業及獨立電影,他們都會將片酬分為兩個不同的級別,作為對電影工業的支持。

不及荷里活韓國片 珍惜港景

製作成本預算是一個問題,電影本身的素材及製作規模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且看韓國的電影質素及製作規模近年都非常成熟,近年有些荷里活電影的特效甚至由韓國公司負責製作。現今30多40歲的韓國導演大部分都是看港產片長大的,杜琪腄B周潤發、梁朝偉、周星馳等都是他們的偶像,近年不少賣座韓國電影如《屍殺列車》、《毒戰寒流》、《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以及《炸雞特工隊》等都不難見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港產片的影子,有韓國導演更表示要來港拜某某導演為師。

香港其實仍有其優勢,君不見不少荷里活及其他國家的電影都要來香港拍外景,甚至乎要在其電影中加插有關香港的戲份,2002年《新鐵金剛之不日殺機》(Die Another Day)、2008年的《蝙蝠俠︰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2013年的《悍戰太平洋》(Pacific Rim)、2017年「夢工場」(Dream Works Pictures)製作的《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以及韓國朴勳正導演的《V.I.P.》,以至上映中的《哥斯拉大戰金剛》(Godzilla Vs King Kong)最終大決戰就是在香港發生,在中環打到聲,仲拎埋合和中心個旋轉餐廳當做「風火輪」咁飛。荷里活、韓國影人善用香港景,反而我們香港新一批影人不懂珍惜。

電影展已改為 網上視像進行

至於經常聽到投訴「地產霸權」,早前曾提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戲院經營者多數自己是業主,故經營戲院的成本壓力沒那麼大。至九十年代末「迷你」戲院開始登陸香港,並如雨後春筍般陸續進駐各大商場,供求問題等連鎖反應下,戲院租金飆升致經營成本高漲,終因「黑暴」及「疫情」的關係催化而致「泡沫」爆破。電影工業在「享受」了璀璨的30年後迎來了新時代新挑戰,是時候要重整一下整個電影工業的生態。

疫情影響底下,在過去一年以來,各行各業的經營模式都有所改變,因為跨埠出行的話需要隔離,許多跨國會議及各大電影節/電影展,都已經改為網上進行視像會議洽談銷售,就如最近舉行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及其他一些電影的映後「見面會」或「訪談」,部分已經開始同步跨埠即場視像進行。

串流平台的出現正如上世紀末,當時習慣了看錄影帶聽卡式帶的世代,對光碟出現的不信任,以至到現在的數碼化電腦化講「雲端」的年代。看到近日的電影票房啟示,觀眾依然有去戲院睇戲的意慾,去享受製作團隊投入無數心血所帶給觀眾的視覺音響震撼效果。當知道觀眾多了選擇時,面對新挑戰,就知道要自強,要求變,有新意,有質素,就有生機!加油!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