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0年9月2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教育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0-09-27] 藝海撮粹:民間陶塑盡揚善行

放大圖片

 布袋和尚總以笑臉迎

 腹大便便的布袋和尚,嗜酒好肉的濟顛,面壁參禪的達摩,還有盤腿坐蓮的觀音……這些源自佛法的人化形象,在中國民間早已流傳且人所共知,皆以其正面的人格與舉止,喻民所求,解民所困,成為喜聞樂見的形象。然而,一旦要問到這等擬人化的神佛來歷,就不甚了了,也釣S有幾個老百姓能答得出來。

 目下在香港藝術館舉行的「菩提妙相」展,正好陳放著尊尊各式物料造成的塑像,且闡述這等「人物」在佛教中的地位、經歷、個性與弁遄A使觀者能較形象、生動與概括地認識一下這等對中國傳統有著深遠影響的佛教文化的源起,與主要人物的特徵,教人無論在學術知識與藝術欣賞方面均有所悟。

開懷大笑肚大能容

 先說最被人們喜愛的布袋和尚吧。這尊製作在清代晚期石灣窯的陶塑,當然有著滿臉笑容、大肚子等特徵,且手執神拂,唯獨未有背上布袋(如圖一)。國人皆說他是「開懷大笑」與「腹大能容」的開心佛,卻原來,展覽介紹他原稱彌勒,是一名印度僧侶,是釋迦牟尼的弟子,有未來佛之稱號。彌勒信仰早在五代、宋代之前已在中國流行。相傳他常用杖挑著一個布袋行乞,出語不定,但給人預示吉凶則非常靈驗。

 所展彌勒塑造具典型的石灣陶藝風釆,整尊塑像只用了褐與奶白色釉彩,而不失袈裟的紋理與肌肉的浮凸,陶藝的粗糙感吻合了大肚佛的粗豪開朗個性,形象簡單與概括,線條流暢而表現力強。特別是笑懷表現的臉頰、牙齒的典型風釆,與發笑時肚子的蠕動而導致念珠的排列形態的變動,亦處理得十分生動,可謂粗中有細,形象可愛可親。

濟顛義勇達摩肅穆

 再說那個邋遢和尚濟顛(圖二),這尊廿世紀初期的陶塑,看來亦是產自石灣,陶土與釉料皆與布袋作品相若。他側臉仰望,左手拈著爛葵扇子,右手隨意簞吽A好一個悠閒自在的儀態。卻原來,此君乃南宋僧人(1148-1209),又稱濟公,原名李心遠,浙江人。他以不守戒律,嗜酒好肉,舉止如癡似狂,滑稽多智而名聞於江南。又因為他為窮苦人民解除困難、懲治惡霸官吏的義勇行為廣為流傳,甚得民心,人稱「濟公活佛」。

 談到達摩了,這位被譽為中國禪宗初祖的人物。個性與前二位「佛人」截然不同,他提倡的修禪之法,著重斷絕一切雜念,以求悟得佛理,因此稱為「壁觀」,是故外形肅穆、氣宇不凡,塑像亦以面壁為多。卻原來,達摩乃古天竺(南印度)僧人,是釋迦的第廿九代弟子。南北朝時由海路入中國,並曾到廣州授徒說法。傳後到少林寺面壁靜修達九年長。

 基於達摩給世人嚴謹印象,陶塑家一去其他不羈的人物形態,這展品(圖三)以石梅紅釉塑成達摩的側面直立像,臉微仰前方,雙目凝重,似在神思,右手把杖架在肩頭,身披紅外衣,似在前行。其褐紅釉色均勻,走路形態與外披掛構成的衣履紋理,生動地塑造出「禪祖」的氣質來,令人肅然起敬。

 至於佛教的源起,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禪宗等佛學含義,展覽亦作精要介紹,其他展品當然少不了釋迦牟尼、羅漢、菩薩、觀音、文殊和普賢、四大天王、韋馱、六祖慧能的介紹。「菩提妙相」展由即日至明年四月底,歡迎參觀。

傑 靈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