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11-24] 陳水扁造成台灣股災
李 羽
陳水扁上台六個月,台灣股市加權指數由他就職當日的九千一百一十九點,一路下跌至十一月二十日的四千八百四十五點,跌掉了四千二百七十四點,跌幅高達百分之四十六點八六。台灣股市的市值,也由當日的十二萬一千四百零四億元新台幣,減少至八萬三千億元新台幣,台灣股民的身家不見了三萬八千億元新台幣,約合九千五百億港元。若以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計,平均每人損失四萬一千三百港元。六個月損失四萬港元,平均每月六千六百多港元,超過了一般台灣打工族的月薪(二萬台幣,約五千港元),情況慘烈,這還是以人口計的平均數呢!
台灣股市之視陳水扁為「洪水猛獸」,早已有跡可尋。台灣股市在今年二月十七日曾達一萬零二百零二點的高峰,此時,台灣大選三候選人的競逐白熱化,民調顯示連戰、宋楚瑜的支持度明顯高於陳水扁。到投票日前數天李遠哲公開「挺扁」,股市於三月十三日狂瀉六百一十七點,收市報八千八百一十一點,股民對陳水扁「當選有望」的反應就是如此。台灣股民視陳水扁及「挺扁」的李遠哲為「掃帚星」,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看台灣股市這六個月的加權指數變化曲線,只見如山坡般一路起伏下滑,至十一月二十日終於跌破五千點大關而達四千八百四十五點的新低點。有財經專家指出,四千五百點將成台灣股市的「生死大關」,屆時會出現全面逼倉和斬倉,銀行將面臨「資產風險」的臨界點,部分有財務問題的商業銀行可能「唔掂」,出現擠提,或自行宣告「資不抵債」,也就是破產,台灣的「金融風暴」可能立即出現。(英國著名雜誌《經濟學人》預測台灣最早於明年春節前後爆發金融危機。)
陳水扁和民進黨當然不希望見到台灣股市的「末日」。台北當局曾一再由安定基金和四大基金托市、救市。但收效甚微,可形容為「有托稍升,托過再跌」,其中四千五百億元新台幣的安定基金,已在股市賬面損失近半,目前雖非「全軍盡墨」,但局面接近「彈盡糧絕」。陳水扁政府巴不得再有四千五百億來托市,但這又哪裏可以辦到?更有甚者,傳出有托市基金的操盤手與券商「私通關節」,升跌之間數日內賺了一千多億元新台幣。嗚呼!
台灣股市的狂跌,說起來確乎「驚心動魄」。例如,截至十一月二十日的一周內,加權指數累積跌逾一千二百四十點,單是二十日即大跌三百二十二點,跌幅達百分之六點二,有五百六十家公司的股價狂瀉(佔上市公司逾八成),其中三百五十家公司跌停板(政府規定單日最大跌幅限百分之七)。交易所或券商的電視看板,呈現「一片綠色」(下跌),有人嘲笑這是民進黨自言的「綠色執政」。
有一個問題各方都在研究,即:為何陳水扁上台後台灣股市一路下跌?
國民黨主席連戰指陳水扁「施政失誤、民怨沸騰」,國民黨發言人胡志強斥陳水扁就職半年是「原地踏步、毫無方向、耗盡成本、士氣衰竭」。其他在野黨派也各有評語。民間則有人指:什麼「台灣之子」(陳水扁自言,也是其一本傳記的書名)?十足是台灣的「敗家子」!看陳水扁上台半年台灣股市如此跌法,「敗家子」之稱實在沒有冤枉了他。
一言蔽之,台灣股民對陳水扁已是信心盡失,而陳水扁和民進黨看來也已回天乏術。
陳水扁上台以來,一是沒有處理好兩岸關係,一是沒有處理好經濟問題。在兩岸關係上,陳水扁雖放軟身段,但只有口頭「善意」而無實質誠意,陳水扁至今不肯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甚至不承認「九二年共識」,而篡改為虛玄的「九二年精神」。試問,在兩岸關係嚴峻下,台灣人民(當然包括股民)又如何能對台灣前途或陳水扁本人產生信心?事實上,陳水扁上台六個月的所作所為,均可形容為「不脫台獨本色」,這也正是台灣股災的一大要害。如今,連在大選關鍵時刻「挺扁」的李遠哲,也公開勸說陳水扁承認「一個中國」和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可惜與李遠哲一起開會的民進黨人堅持反對這樣做。民進黨的「台獨」本質由此可見。
另一方面,陳水扁本來並無處理經濟問題的長才,他只是一個口舌便給、賣弄文字遊戲的政客。陳水扁就職後,經濟上繼續奉行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堅持拒絕「大三通」,在內外壓力下僅拖拖拉拉以修改《離島建設條例》推出「小三通」應付。由於台灣政局不穩,「走資」的情形極為嚴重,台商又以大量資金前往大陸投資,台幣換成美元逃往歐美的也為數不少。這些,也都是台灣股市的致命傷。
總而言之,陳水扁若不放棄「台獨」教義和「台獨」路線,不承認「一中」和「中國人」,對台灣股市而言,正應了一句:「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哀哉,哀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