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0年11月2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0-11-25] 社論:中國因素帶動 香港經濟升一成

 特區政府昨日公佈季度經濟增長百分之十一點七,全年增長為百分之十點四,比政府原來預計的百分之八點五為高。高增長的原因為何?經濟顧問的說法為「對外貿易保持活躍、消費市場恢復增長及投資活動進一步增加」。但為何會如此,鄧廣堯語焉不詳。

 倒是署理銀行公會主席方兆德指出了實質問題所在:「香港今年經濟增長主要受出口帶動,並非由內部消費所推動,現時本地消費需求復甦緩慢,信貸需求亦疲弱。」明顯的數據是,政府公佈通縮依然持續,今年通縮由原來的負百分之三點五,提高至負百分之三點七。經濟大幅增長一成,但通縮較預期反而上升了,兩者很不協調,這個特殊現象值得仔細研究,找到原因,才可能對症下藥,促進香港經濟強勁復甦,消滅通縮,改善市民生活。

 香港的出口增長,包括了內地轉口與本地出口兩個組成部分,以九月份為例,整體出口增長為百分之二十五,總值為一千五百一十二億港元,轉口貨值為一千三百四十三億港元,較去年九月上升百分之二十六點四。本地港產品出口貨值為一六九億港元,上升百分之十四點六。轉口與本地出口之貨值比例為八比一。這說明出口帶動本港經濟增長的說法,實質是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出口迅速上升,使低沉的香港經濟獲得巨大利益。香港的旅遊業亦有力上升,航空業和酒店入住率也升至近年之高峰,這同樣是中國遊客來港大幅上升所推動。內地遊客佔香港總遊客(一千二百萬人)三成,一月至九月增長近二成。至於投資之增長,同大量外資企業為開拓中國市場,紛紛來港設立總部有關。今年一年,甲級寫字樓出租面積達五百萬平方呎,為正常年份的兩倍半。這些跨國企業是為迎接中國即將加入世貿,開放市場而來。

 至於內部通縮,表面原因是樓市下跌、租金下調所形成。樓市之下調,除供應過多、利率高企之外,科技股及電訊股之急挫,亦嚴重損耗了市民的儲蓄和消費能力。據估計,科技股及電訊股在今年之內,有二千三百億元市值人間蒸發,創業板劇跌了六成半,電盈亦狂跌了八成。這筆資金如轉向投入樓市,樓市絕不會如今日如此低殘,市民的消費力也不會如此差勁。今年初未有引導資金流向,致出現網股泡沫,是一憾事。經濟轉型,使香港工資收入差距拉大,低文化、低技術人士的工資走低,同時失業率也較長期企於百分之四點八之水平,使市民購物的能力降低,消費行業出現旺市不旺價,旺丁不旺財之局面。

 香港經濟未來一年將會蓬勃發展,這也是中國加入世貿所帶來的利好因素。分析香港經濟趨勢而看不到中國的強大利好因素,是不科學的。看到中國對香港經濟的積極推動而不予指出,作為以後推動經濟朝正確方向前進的指針,則是一種歷史性疏忽。中國加入世貿之後,可以更平等地與各國貿易,少受外國關稅壓抑,出口將更加強勁,中國進出口貿易額會由去年的三千六百億美元,到二○○五年上升至六千億美元,年增長率為百分之十三。香港不僅可以從中國貨物轉口方面獲益,更重要的是,香港廠商可以解除內銷之限制束縛,大舉佔領中國內地市場,獲取倍增之利潤。香港之信息工業、金融業、會計業、貿易業、物流業、保險業可以推廣服務出口市場,為香港帶來以百億元計的收入。所以,分析香港的經濟走勢,明確地指出香港的得失,那些是積極因素,那些是不利因素,趨利避害,十分必要。中國龐大的市場,是歐美日商人虎視眈眈的肥肉,各國正礪兵秣馬,準備競爭中國市場。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正處在有利的戰略位置上,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近水樓台先得月,香港總結經驗,抓住時機,以開發內地市場提升香港的「中介」角色和作用,作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是刻不容緩的事。

 各國商人都積極在香港設立總部,作為進入華南大市場的跳板,但我們在羅湖關卡卻看到可憐的情況,大量商旅在月台上排著「蛇餅」長龍,擠得滿頭大汗,臉上露出苦澀的面容;大量受僱於外國公司的港人,挽著公事包,每日均為過關而疲累,而浪費生產力,增加僱主的成本。今後,香港公司會聘請國際IT專才,到內地合作開發軟件增值服務業,結果這些人才視羅湖關卡長龍陣為畏途,那麼,香港雖積極改善空氣質素,改善居住環境,但關卡服務滯後卻趕走這些人才,豈不可惜?為了經濟的強力發展,香港大力發展跨境建設,早日動工,已是大勢所趨。香港有數千億元儲備,金錢應該用在最關鍵、最富效益的地方,早日擴建羅湖口岸大樓,早日拓展皇崗落馬洲的鐵路過客關卡和貨櫃車的過境流量。中國內地的黃金商機正滾到我們腳下,我們是視而不見,還是爭分奪秒利用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