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0年11月3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0-11-30] 社論:發達國家逃避全球化責任

 十一月二十五日,在荷蘭海牙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六次締約方大會因無法達成協議而被迫中斷。自去年西雅圖世界貿易組織會議破裂後,海牙會議的混亂是國際合作進程中又一令世人極度遺憾的失敗。人們不禁要問,誰要為此承擔責任?

 全球氣候變暖和臭氧空洞早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有關國際權威機構統計指出,受人類生產生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氟利昂等溫室氣體等因素的影響,南極和北極臭氧空洞近二十年來已擴大了數倍,一九七五年以來世界陸地平均氣溫上升了近半攝氏度,達到一千年來的最高點,按目前的趨勢,到二一○○年,全球陸地平均氣溫可能再提升一點五至六個攝氏度,海平面可能上升近一米,為此釵h島嶼和近海陸地將被無情地淹沒,全球生態平衡將受到全面衝擊,厄爾尼諾現象將更嚴重,人類患皮膚癌等惡性疾病的機率將成倍增加。在如此嚴峻的挑戰面前,國際社會要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呼聲日高。經過艱苦的談判,一九九七年京都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率先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的責任,即發達國家於二○一○年把排放溫室氣體水平減到略低於一九九○年的水平。

 發達國家歷史上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其「累計排放量」對當前全球氣候形勢的影響不容迴避。今天的發達國家仍然是世界頭號污染源,美國人口只佔世界的百分之四,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即佔世界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五,歐盟國家的排放量也佔世界總量的七分之一左右,發達國家人均排放量遠遠高於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還擁有實現減排的資金和技術優勢。因此,發達國家率先治染和減排是天經地義和責無旁貸的。

 但是,某些發達國家無視國際社會的呼聲,無視發展中國家對付氣候變化所採取的釵h措施和貢獻,企圖為發展中國家設定現階段難以承擔的義務,並以此作為批准「京都議定書」的前提。至今主要發達國家並未批准「京都議定書」,其實質性減排措施遲緩。按發達國家目前的減排進度,根本無望實現「京都議定書」確定的目標。在本次海牙會議上,美國代表奇談怪論不斷,稱森林可以部分吸收二氧化碳,而美國作為森林大國,希望以森林的環保弁鄖茧L限抵消自己的二氧化碳減排義務。更有甚者,美國依仗自己財大氣粗,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技術為由,要求拿錢來買繼續超標排放的「污染權」。美國的立場不僅遭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反對,甚至引起它的歐洲盟國的非議,美歐國家在會上針鋒相對,直接導致了會議的破裂。對於美歐政府的立場,西方老百姓也看不過去,各類環保組織進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抗議活動。

 發達國家在環境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清楚,就是「只釵{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或千方百計逃避自己的責任,或把責任和問題轉移給發展中國家。在環保和貿易問題上,發達國家的態度有異曲同工之妙。發達國家十年來的貿易自由化程度遠遜於發展中國家,對本國農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保護甚嚴,大搞反傾銷,樹立非貿易壁壘,但卻一味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在啟動新一輪世貿談判問題上,發達國家竭力主張將環保、勞工標準與貿易問題掛鉤,企圖削弱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優勢。發達國家一向標榜生態保護,習慣於對發展中國家指手劃腳,但很少承認自己是熱帶雨林最大的破壞者,是珍稀動植物最大的消費市場和銷贓地。某一發達國家以科研為名大肆捕獵珍稀動物——鯨魚以謀取暴利,視國際公約為廢紙一張。某些發達國家利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困難,把發展中國家作為垃圾堆放場。發達國家在本國大搞禁煙運動,卻鼓勵向發展中國家傾銷捲煙。絕大多數發達國家不僅未能履行自己對國際社會有關增加官方發展援助的承諾,反而試圖通過技術壟斷和貿易壁壘搞「新經濟殖民主義」。聯想開來,發達國家在國際政治問題上又何嘗不是如此虛偽!

 環保是世界各國的共同任務,是關係子孫後代的千秋大計,發達國家作為當今世界的主要污染者,當然有義務為遏制全球氣候變化承擔應有的責任,採取率先步驟。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在享受全球化的權益的同時,當然也應該承擔保持全球化健康發展的責任。在全球化的時代,沒有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發達國家的增長永遠是有限和不穩定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南北合作,北方國家就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被告席上;沒有起碼的歷史責任感和責任心,發達國家最終將殃及自身。當近五十億發展中國家的老百姓憤怒之際,不能想像全球化的順利發展,不能想像發達國家還能安坐在火山口上。在有關全球化的各種盲目的樂觀聲調中,海牙會議再次給世人敲響了警鐘。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