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9-07] 文匯社評:吸引人才措施要著眼於競爭
特區政府吸引專才計劃初步取得成果,迄至八月三十一日為止已批出引入專才申請六十份,其中資訊科技界佔了四十一份,金融服務界佔了十九份,最高薪的一份職業月薪達到十三萬五千元,這反映了香港企業界為了產業轉型採取了進取的態度。
不過,澳門迄至去年底為止從內地引進了一千八百名專才,平均工資為三萬到四萬港元。相形之下,香港引進專才的成績仍有改善的餘地。
出席本報昨日舉行的「輸入內地專才研討會」的各行各業人士普遍認為,政府的輸入專才計劃,仍要結合香港產業轉型引進新思維,採取更積極的措施,立足於競爭,同鄰近城市爭奪人才,確保香港能成為匯聚天下專才的城市。在知識經濟時代,最大的競爭領域是爭奪人才的戰場,只要在這場競爭中取得上風,就能大量吸引投資,在經濟領域保持領先優勢。香港必須爭奪戰略制高點,解決阻礙引進人才的各種問題,才可能真正實現產業轉型,因為知識經濟產業轉型需要由有創新觀念、有創新能力的專才推動,舊的企業引入專才可以幫助企業升級,但要使香港出現大規模的產業轉型,就要營造讓專才來港創業,把新技術轉變為新商品的環境,當這些由專才孵化的新企業成長為有規模的公司時,就會吸引大量專才湧來香港參與創業浪潮,香港就會成為商機無限的城市。美國的波士頓、硅谷成功的經驗就是讓年輕專才創造事業,並有風險基金的機制進行投資,形成產業轉型的大環境。
目前,香港仍有各種舊觀念阻礙引進人才。第一種觀念是害怕輸入專才會降低香港的工資,搶去港人的飯碗。第二種觀念是擔心專才留下來居住,分薄港人的福利。第三種觀念是香港只有少數行業需要引進專才,大多數行業都不需要專才。第四種觀念是引進專才只是讓他們來港打工,而不是讓他們參與創業。第五種觀念是香港是人才的天堂,只要宣布引入專才計劃,嚴格管理,各方人才就會爭先恐後來港。這些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內地專才其實並沒有太高的慾望前來香港。根據西方工業國家的經驗,專業人才雲集的地區都形成工資上升的趨勢,人才越多才出現規模效益,並吸引了大量投資,使地區經濟欣欣向榮。專才雲集始可能出現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階層,中產階級有強大的消費力,可以支撐龐大的服務業,平均一個專才可以創造六個低技術工人的就業機會。目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衝擊下,產業向北移動,連IT服務業亦因項目經理不足也開始北移,香港低文化低技術工人就業機會越來越少,估計五年之後有二十萬人失去職業,某些勞工領袖反對引入專才,實際就是反對產業轉型創造更多職位,對香港工人階級的長遠利益並無幫助。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吸引專才的條件都比香港好,香港提供的條件相對比較嚴苛。第一,他們來香港工作沒有居留權,也不能帶同家眷,家庭分散。第二,只有少數專業獲得香港承認,大多數專業不被承認。第三,香港社會仍存在歧視內地專才的情緒。第四,香港的物價和租金很昂貴,他們來港獲得的工資並不高,扣除生活費用之後,他們的生活質素可能比內地還要差。第五,香港企業普遍沒有研究發展部門,專才來港之後其專業知識沒有增值的機會。第六,內地正處經濟蓬勃上升時期,專才的收入每月已普遍達到一萬元人民幣或以上,而且往後日子創業機會很多,賺大錢的商機也非常充足。
香港如果真正希望爭奪人才,吸引人才的措施就要有競爭力,不要怕這怕那,猶豫不決。本報舉辦輸入內地專才研討會,希望拋磚引玉,引起香港社會廣泛討論,形成共識,加快香港產業轉型的步伐,大家團結一起向前奔。我們相信,經過發揚民主諮詢,香港會盡快制訂出產業方向,以利經濟復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