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9-07] 取消禁區限制 克服邊界阻礙
假若香港取消殖民地為政治因素成立的羅湖禁區,把禁區的範圍一如深圳那樣僅限於出入境和海關的範圍,而在此以外,全面開放,大可以建立起一個龐大而又商機無窮的羅湖商業區,吸引港人及內地和境外旅客到此或中途停留消費,從而克服邊界阻礙,避免香港成為「孤島」……
■陳文鴻 香港理工大學
回歸之後,香港要發揮「一國兩制」下的經濟優勢,最重要的方法是解除殖民地時代的種種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的束縛。
香港與毗鄰的內地地方的關係。回歸後是一國底下的兩制,是互相補充、互相協作合作的兩制,不是敵對的兩國。因此,邊境的概念首先要改變。
改變一是不能再有政治或軍事理由的禁區,而只能有為行政理由而設的限制進出口區域。但單從行政理由出發,便很難再接受沿邊界的大面積禁區地帶。羅湖不應是禁區,沙頭角也不應是禁區。
改變二是把邊界交通往來要點回復原來的經濟和市場功能。
以羅湖為例子,在深圳河以北,出了海關是廣大一片的商業地區。甚至在海關大樓內外,在海關和邊防的區域以外,都滿是商店和服務行業。港人北上消費,很大部分便是集中在海關大樓附近的羅湖商業城、火車站大樓等地。可是在深圳河以南,羅湖竟然是禁區,火車站連接至出入境和海關的檢查地區,中間只有火車站售票處的小賣部。尚且不像深圳那方的羅湖,可以坐火車、巴士、的士、私家車,乃至走路都可以從羅湖以外地區進入海關大樓,香港這方只能乘火車入羅湖禁區。在羅湖禁區內沒有任何商業區。
以羅湖過境每天二三十萬人次的規模來看,在別的國家或地方,這巨大的人流便是巨大的商機,而在深圳那方羅湖商業興旺的情況,亦證明這個商機實際存在。
於是,假若香港取消殖民地為政治因素成立的羅湖禁區,把禁區的範圍一如深圳那樣僅限於出入境和海關的範圍,而在此以外,全面開放,大可以建立起一個龐大而又商機巨大的羅湖商業區,提供各種服務,以至在深圳羅湖那邊沒有供應的眾多香港生產和進口的商品。每天二三十萬人次的人流,在香港其他地方也不容易找到,建立羅湖商業區,正好給衰落的北區消費市場打入一支強心針,也可以把港人北上消費拿回部分在港消費。甚至爭取到內地旅客、境外旅客(包括台灣旅客)經港入內地中途停留的消費。
取消羅湖禁區限制,空間的限制同時可以紓解,羅湖火車站可以發展為一個大商場,火車站以外地方亦可以發展出眾多的商業和服務地方,包括酒店。各方旅客可以不經火車亦可到達和離開羅湖的出入境處和海關。火車運力的壓力可以減少,旅客多了選擇,多了方便,成本下降,節省時間和費用。
至於過關擠塞的問題,目前瓶頸在於香港方面,不在深圳。香港方面的問題是特區政府並沒有盡量發揮現有設施的作用,只要特區政府願意,只要每天全面使用出入境的檢查櫃檯,香港出入境便可即時免除了擠擁。而取消羅湖禁區,還可把出入境和海關樓擴建,讓旅客可循火車站以外的通道出入境,從而減除火車站內的擠擁。
假若特區政府能擺脫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的不合理制度和政策,香港這方的羅湖絕對有可能成為一個龐大的商業、服務和娛樂中心,比深圳羅湖城更具規模,亦可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深圳旅客來港作半天、一天的購物、娛樂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