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9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09-27] 文匯社評:團結拚搏 提升競爭力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天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上提到了挽救經濟措施的四大原則:一是要對香港經濟產生長遠和正面的利益;二是要避免出現經常性的財政赤字,防止評級機構對香港作出負面的評論;三是防止對香港市民的勤奮工作熱情產生影響;四是避免釀成香港財政金融長遠隱蔽性的風險。

 這四項原則符合當前香港的經濟情況。今年賣地收入劇減、稅收萎縮、外匯基金的收益劇跌、地鐵發行股票難達到預期目標,估計今年的財政赤字達數百億,香港經濟可能到二○○二年底也不會復甦,即是說下一個經濟年度仍會出現巨額赤字,經濟的嚴冬已經到來。市民實在不應再存什麼幻想,大家應該面對現實,團結拚搏,增強自己的本領,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才可以戰勝危機和困難。

 四千億元的財政儲備其實並不充裕,未來兩年香港仍會出現巨額財政赤字,若本港不保留足夠的財政儲備,香港可能出現金融風險。目前世界局勢急劇波動,不可預測的事件隨時發生。例如美國遇到恐怖襲擊所造成的全球經濟急挫,非我們所能預先猜測。在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港人必須作出最壞打算,爭取最好的出路。若輕易大量派錢,造成長遠的財政負擔,侵蝕港人勤勞工作的拚搏精神,無助香港提升競爭力渡過難關,反而會增加香港的風險,這不是應付嚴冬的最好辦法。在一兩年內,美國市場會出現壓價進口現象,香港只有提升競爭力,出口才能上升。

 過去的高地價政策所造成的泡沫經濟,大大削弱了香港的競爭能力,當全球經濟一體化到來時,大量工序從香港轉移出去,這正是香港經濟困境癥結所在。香港必須正視本身的經濟缺點,對症下藥,全力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增加產品科技含量,重新創造香港的優勢。因此,港人必須發揮五十年代港人艱苦拚搏、敢於開拓、善於學習、力爭上游的創業精神,香港才可以走出困境。港人如果不想提升競爭力,只是依賴政府開倉派錢,兩三年後,儲備花光,香港經濟就會變得更加蕭條。

 提升競爭力有兩大竅門:一是加快基本建設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的形勢;二是撥款投資教育,使教育與香港的經濟轉型相適應,培養更多知識經濟型的人才。財政儲備用得其所,投資富有效益,才能使香港轉危為安。在此艱困年頭,港人必須咬緊牙關,努力工作,增加效益;更加要學習新知識新技術,裝備自己,提升質素,增強競爭力,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政府和議員把嚴峻形勢向港人講清楚,比隱瞞事實,大派迷幻藥糖餌麻痺港人好得多。

 在艱難困苦時刻,全港上下團結、互相諒解非常重要。官員要善於體察民間疾苦,及時解決草根階層的生活困難,為他們的生計設想,千方百計創造就業崗位,讓弱勢社群有謀生的空間。「共渡時艱」不應該是一句空話,應該有行動有實際,有增加就業機會的具體操作方案。但是有一些部門仍然墨守成規,拿很高的工資,行政效率很差很低,視作理所當然。當政府決定要把基建加快上馬,創造就業機會,但到了這些部門,辦事不分輕重緩急,出現扯皮現象,拖延基本建設和地區小型工程上馬,讓增加就業職位茫無頭緒,政府施政落空。這種官僚主義作風,將引起很大的民怨。特區政府應該整飭行政紀律,改革不合時宜的政策和規章制度,提高行政效率,滿足市民的要求。市民亦要體諒政府財政緊張的困難,發揚自力更生、艱苦拚搏的精神,做好本份,為香港渡過難關作出貢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