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9-28] 文匯社評:香港主動加強港粵合作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昨日抵達廣州訪問,同廣東省省長盧瑞華和廣州市市長林樹森會面,商談粵港經濟合作的有關事項,這是特區政府加快融入珠江三角洲經濟體系,掌握中國加入世貿商機,開拓香港經濟新領域的重要部署。昨日的商談即時取得成果,粵港兩地政府同意於短期內成立「粵港規劃事宜聯絡小組」,專門負責兩地長遠的經濟及基建規劃,特別是鐵路運輸網絡的配套發展進行協商,以收相互發展、合作互補之效。
港粵合作問題,其實就是一國兩制如何互相補充互相支援的問題。由於基本法列明了內地省市領導人不可以干預香港高度自治的事務,所以涉及兩地的經濟合作或基本建設協調工作,由香港特別行政區主動提出尋求合作為好。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親自出馬,主動加強港粵兩地負責人之間的溝通和聯繫,商討具體實務,將大大有利開拓兩地合作新局面。港粵領導人之間就像親戚一樣,應該常來常往,來往多了,關係密切了,什麼事情都好商量,都容易協調成功。
目前西方市場出現了不景氣,香港企業接到的訂單大量減少,香港的最佳出路是爭取市場多元化,開拓內地的市場。香港與廣東之間只要加強合作,就會形成一個逾九千萬人口的經濟合作區域,香港的銷售市場立即擴大。正如朱鎔基總理所指出:「中國經濟好,香港壞不了。」但要形成經濟合作區域,兩地的跨境基本建設和通關手續必須作出較大的改變。現在剩下來的問題,是香港特區下定決心採取措施讓基本建設早日上馬。加強交通基建的銜接,可以擴大兩地合作的範圍,如可以為珠江三角洲內比較偏遠的地區服務,透過鐵路,將偏遠地區的貨物運往香港的貨櫃碼頭出口。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經濟活動將大幅增加,貨物進出口流量自然高速增長,加強交通基建的銜接,香港自然會從中獲益。目前香港與廣東省隔離的狀態,是殖民管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在一國兩制之下,應該根據香港經濟發展的需要,作出調整。香港各行各業人士紛紛要求為香港經濟困境尋找出路,加快同珠江三角洲經濟融合,曾蔭權訪粵正好反映了香港民意的要求。
港人相信,港粵暫時未有二十四小時通關的需要,但把通關時間延遲到午夜一點是完全可行的。港粵加強合作的關鍵,是要照顧到對方的需求,實行平等互利,不能只由一方得到利益,另一方只是盡提供服務的義務。四年來粵港經濟合作聯席會議取得的成果極為有限,急需注入新思維,採取新措施。
曾蔭權訪問廣東時指出,「一地兩檢」所遇到的技術問題是能夠克服的,將來可以在西部通道實施,這樣反映了曾蔭權採用了新思維解決關卡檢查問題。十月一日開始,落馬洲邊境管制站實行一站式貨車過境安排試驗計劃,也說明舊的措施完全可以改變,改變是為了提昇效率,增加香港的貨物處理能力,爭取更多內地貨運生意,有利香港經濟繁榮。我們相信,曾蔭權訪粵回港之後,跨境鐵路工程會加快上馬,運輸局和環保署會公布詳細施工日期,以利於香港刺激就業,吸收更多轉口貿易和內地遊客來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