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9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09-28] 小一收生 兒童為本

■胡少偉 教聯會常務理事

 為了避免小學以幼童能力作為收生標準,也為了改善舊的小一入學計分辦法的不公平地方,教育署落實了教統會的建議,於今學年開始推行新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當中將小學原有的百分之六十五的自行分配學額降至百分之五十,使每校統一派位增至百分之五十,這種做法無疑是更能保證教育的公平。至於,為了明確照顧有兄妹在某小學就讀或父母在該小學就職的小一學生有優先入學的權利,教育當局將這類申請列為學校必須取錄的,這做法對學校的傳統和個性有較大的尊重和保護。因此,這個小一收生方法看來比原有的較可取。但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是,在上周小一入學收表的期間,個別報章對小一入學的報道,卻側重了個別較受歡迎的學校的收表數目,當中固然存在有收表相若的學校,惟有個別收表略低的校方卻指新的收生方法不善。筆者在此無意與上述人士爭辯,但必須指出整體適齡入讀小一學生人數降低,是導致一些小學收生人數較少的主要原因。而最令筆者不滿的是,在這個收生零和遊戲的規則下,為什麼要將傳媒空間留給優勢的學校?而不去採訪一些歷年收生不大理想的學校,或者去問一問一般的家長,假若這些人士的聲音得到傳媒的反映,筆者相信會使更多公眾明白這個新的小一收生方法的來由與優點。

 而這個新的小一收生辦法最主要的優點是不准學校考試選生,五六歲的幼童在各方面的能力的差異不大,過往的收生方法令優勢學校擇優生而教,這迫使受歡迎的幼稚園要催谷學生,揠苗助長,過早地要求幼童進行大量的默書,這不單主導了幼童的學習,而亦違反了幼童的成長。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理論,六七歲的兒童步入具體運作時期,其心智發展是需要經過具體操作的行為,單靠默寫兒童是不能有效學習的。而本地中文教育工作者何巧嬋亦曾指出認、讀、寫、默同步進行,是會很大程度阻礙幼童學習認字的,也會拖後了幼童開始自行閱讀的時間。故此,筆者期望在新的小一收生辦法的實施後,幼兒教育工作者可以大幅減少幼童的默寫要求,而較多地發展幼童的聽說和認讀的能力。至於在教育界頗為爭議的校長酌情分數,筆者認為可待檢討短期機制時一併再作檢討,看在落實小一入學的長期機制時,在中央統一派位成為主體的情況下和不違背兒童為本的原則下,可否容許學校有多一點空間和彈性。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