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0月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0-06] 施政報告帶起經濟大討論

——施政報告前瞻之三(完)

 香港曾就前途、政制問題展開過大討論,但從來沒有就香港的命脈、本錢——經濟展開過大討論。大討論有利集思廣益、疏導情緒、凝聚共識、增強信心。嚴重的困難引起社會對經濟的關注,政府應因勢利導,以施政報告為契機,引導社會大討論,共謀對策,這將對香港今後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李 安

 嚴重的經濟困難暴露了香港經濟存在的問題。怎樣看待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香港經濟的出路究竟何在?這是整個社會都在關心的問題。

 經濟是香港的命脈,也是香港的本錢。過去,香港曾就前途問題、政制問題展開過大討論,卻從來沒有對經濟路向問題進行過公開、全面、深入的社會討論。現在是做好這件事的適當時候。施政報告應該帶動社會大討論,讓全社會為香港的經濟「把脈」、「開方」。

 大討論可以一舉數得,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大討論可以集思廣益。各界廣泛提出各種積極建議,政府就越是有條件作出最適合香港的重大決策。

 大討論有利疏導市民情緒。面對失業、減薪的困境,市民的不滿情緒難免增加,大討論為他們渲泄不滿提供一個有效的渠道。

 大討論有利明白事理。香港究竟出現了什麼困難?不同階層的市民有什麼不同的困難和要求?政府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通過大討論可以幫助市民了解箇中因由,理解政府的取捨。

 大討論有利凝聚共識。克服困難不能只靠政府,更不能靠特首獨力支撐大局,而有賴市民團結共渡時艱。團結需要共識,大討論是形成共識的重要途徑。有共識的政策,認受性強,落實起來也事半功倍。

 大討論有利增強信心。當前的香港非常需要信心。但信心不應該是來自盲目,而應是建基於對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認識。大討論可以幫助市民建立對自己的信心,對香港前景的信心。

 大討論不可能事無巨細地包攬所有問題,而應主要討論關係全局的問題,討論市民普遍關心的問題。

 關係全局的問題,至少應該包括下列問題:

 今天的香港到底存在什麼困難?為什麼會有這些困難?

 香港是否有一套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香港是否需要這樣的總體戰略或需要怎樣的總體戰略?

 香港的傳統行業(如地產、金融、航運、旅遊、轉口貿易等)出路何在?香港應發展哪些新的產業(如資訊科技、物流等)?香港怎樣確保和發揮自己的整體優勢?

 香港經濟面對嚴重困難時,政府應該做些什麼?

 「兩制」是限制香港與內地合作,還是有利兩地優勢互補?香港的生產與發展之道是消極躲避與內地的競爭固守原有利益,還是積極同內地融合勇於開拓新天地?等等。

 市民普遍關心的問題,至少應該是這樣幾個:

 在市民面對嚴重的失業、減薪困境時,政府應該如何紓解民困?

 如何解決市民的就業問題尤其是低學歷人士的就業問題?

 政府如何與市民一道共渡時艱?政府對社會要求政府部門、公營機構「瘦身」減薪的問題如何回應?

 市民為什麼缺乏信心?如何使市民樹立信心?市民需要一個經濟發展的「夢想」,政府能否給大家一個「夢想」?

 十月十日將要發表的施政報告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因而也是推動社會大討論的良好契機。施政報告在公布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對策時,還應主動提出問題,引導各界對一些重大問題的關注和討論。出現經濟困難當然不是好事,如果政府因勢利導引發大討論,調動社會各界關心經濟,共謀對策,這對香港今後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