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0-13] 文匯社評:教育為經濟轉型服務
特首董建華在第五份施政報告中宣布投放五十億元,資助成年人持續進修,這是「鞏固實力,投資未來」的重要部署。這個部署的特點是改變了舊的教育思維,要求教育為經濟轉型服務,以利發展物流管理、旅遊及娛樂事業、個人服務業、金融財務服務、資訊科技和電信服務業。政府還將鼓勵和支持私人機構興辦課程,培養更多新興行業專才。
政府這個行動為全香港努力實現經濟轉型,指出了明確的努力方向,今後工商企業要多引入高科技,發展高增值業務,培訓一專多能的人才;作為僱員則要努力終身學習,以新知識、新科技裝備自己,適應企業的轉型升級。香港在業人士已掀起了業餘進修的熱潮,現在已經有二十萬僱員下班之後繼續上課進修。根據一項電話調查顯示,未來一年有七十萬僱員加入進修行列。政府在這時候投入五十億元資助成人進修,將大大鼓勵終身學習的風氣,也有力推動經濟轉型。
香港和新加坡都遭受到衰退的打擊,但是這兩個城市產業結構不同,對於未來日子的判斷有所不同。香港的判斷是:香港的經濟轉型和外圍的周期性經濟放緩,會影響香港兩至三年,美國反對恐怖主義戰爭所引起的不良經濟效應仍要觀察,香港要作最壞的準備,不可以輕易動用財政儲備,仍要準備彈藥抗禦突變事件。新加坡的航空業、旅遊業、電子業都受到重挫,一時要轉型,既找不到市場,也找不到新路向,預計本年度比上年度負增長百分之三,形勢危急,只能大量動用財政儲備退稅給企業。救市資金是消耗性的,並非投資性的,如經濟繼續轉壞,其金融將會受到較大的衝擊,將會削弱吸引投資的能力。
香港的經濟轉型是走向高增值方向,與珠江三角洲蓬勃的製造業相結合,優勢互補,創造雙贏,有利於更有力地佔領國際市場。香港的優勢是新加坡所無法擁有的,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有利條件,擁有龐大的內地市場,擁有吸納外商投資的良好機會,所以香港能夠從容應變,著眼於長期投資,著手於加強自己的競爭力。
在投資教育的同時,香港也致力於吸引各國人才,吸引海內外資金,改善經商環境。事實上,中國入世在即,外國企業要開拓中國市場,內地企業要走向世界,香港都是一個最佳的窗口和橋樑。在此關鍵時刻,香港就要向外國企業和內地企業提供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一專多能的人才。這些人才既要掌握兩文三語,又要精通知識經濟時代的科技和工商管理的管理技術,而且要富有創新精神。
香港要出現跨越式的經濟發展,首先教育事業要有大的發展。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勵精圖治,改變過時的粗枝大葉的管理方式,細緻落實特首的施政方針,具體派人下到基層,真正解決學校的困難和問題,避免教育開支浪費,避免一刀切,提高效益。本年度的教育經費,高達五百五十三億元,如果好好運用,香港的教育事業面貌將會煥然一新,有力推動香港的經濟轉型,振興香港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