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0月1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0-13] 北京奧運與香港

■鄭宇碩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

 北京申辦二零零八年奧運成功,香港人出了一分力,也與所有中國人一樣同感高興。然後香港人典型地從功利的角度出發,探索北京奧運能為香港帶來什麼商機。其實香港人很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多提倡本土的體育活動。

 不重視體育活動一直是香港教育制度的一個重大缺失。我們的教育制度鼓勵單一的價值觀:成績好的就是好學生。香港社會也是鼓勵單一的價值觀:錢賺得多者就是成功人士。

 西方教育制度非常重視運動。即使在中國大陸,也要體育活動出色才能當「三好學生」。西方大企業招聘大學畢業生,特別垂青大學球隊的隊長,以其具備領導才能,擅於處理人際關係。

 西方大學注重宿舍生活和球類活動,因為兩者(特別是後者)俱重視團隊精神與合作,這亦是年輕人結交朋友的良機。試想,大家同隊參加比賽,朝夕一起訓練,比賽失敗時互相慰勉,比賽勝利時互相擁抱慶祝。這就是學做人的起點。

 本港商界流行以下的說法:一個香港人對一個日本人做生意,香港人一般贏面比較高,因為勝在夠靈活。三個香港人對三個日本人做生意,日本人較為團結,勝算比較高。十個香港人對十個日本人做生意,前者如果沒有內爭,那可算是奇蹟了。這反映我們群育的失敗。

 體育活動通常可以增強一個社會的凝聚力。南美國家往往舉國為足球比賽瘋狂。要是香港有整個社會全力支持的球隊或體育項目,對加強本港社會的團結,相信也會有幫助。

 香港人一般重視健康,很關心飲食的合理調節,但很多時都忽視運動。如果香港的僱主能多關心員工的健康,多提倡企業職工的體育活動,對提高員工的士氣,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和向心,促進員工的健康和工作表現,相信會有可觀的回報。

 特區政府在地區的層次多提供體育設施,多安排各類運動競賽,多鼓勵市民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一定會贏得市民的支持。

 過去一九六六、六七年的事件後,政府銳意發展地區網絡,從各區民政事務處、各分區委員會到互助委員會、業主立案法團,七十年代初期的「清潔香港運動」、「撲滅罪行運動」均能促進市民與政府的聯繫,增強市民對政府的認同。

 今天特區政府面對經濟不景氣,民怨沸騰。政府若能以體育活動為介入點,重整地區網絡,表達政府對市民的關心,疏導一下市民的怨氣,是值得考慮的社區建設策略。提倡社區性的體育活動,當然亦是減少青少年問題的常用方法。

 希望北京奧運能喚起香港各界對運動的重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