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0-19] 公務員薪酬制度應該重新檢討

■李 文

 在全港市民連續四年凍結薪金或者減少薪金的情況下,公務員已經兩度增加工資,加幅達到百分之十一。不少工種,遠遠高出社會工資。例如一個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司機,工資可以達到一萬三千至一萬六千元,而私營機構的司機只得七千至一萬元;私人屋h的管理員的工資,每月為六千五百元至七千五百元,但房屋署的管理員每月工資為九千元至一萬六千元。至於香港政府司長和局長的工資,是美國部長的四到五倍。這種工資制度,不斷擴大香港財政支出,嚴重削弱香港的競爭力。目前,財政開支有七成用於公務員和資助機構職工的薪酬開支。由於工資偏高,香港的公共開支已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二。公務員工資如果不壓縮,香港仍然會有巨額的財政赤字出現,這明顯是一個結構性的財政赤字。這種局面,是港英政府蓄意留給特區政府巨額財政開支所造成的。據統計,香港財政儲備有三千九百多億元,但是根據新的會計制度,政府要把負債列在財政報告之中,單是公務員長俸一項就達三千億元,公務員加薪越多,長俸的負擔就越重,全港市民將會面對在經濟收縮年頭大舉加稅的局面。

 薪酬趨勢調查制度是一種輸打贏要的制度,在景氣年頭私營部門都有獎金和花紅,在科網股泡沫經濟時期,不少上市公司都向僱員發認股權證,薪酬趨勢調查往往把僱員領取認股權當作是薪酬上升,並以鈔票化的方式當成工資收入。實際上,這只想為公務員增加工資收集有利的數據,並且剔除不利於公務員增加工資的數據,當科網股急劇下滑,私營企業僱員投資於認股權的金錢遭到嚴重損失時,薪酬調查報告並不認為這是工資減少,輸打贏要。過去四年,私營企業紛紛提高效率,裁減員工,減少工資,僱員勞動強度增加,工作時間延長,但公務員則大加工資,資源增值慢如蝸牛,一些公務員工會策劃倒董遊行示威,反對公司化,反對提高效率,公營部門的情況與私營部門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薪酬趨勢調查制度十分不科學,在通縮的情況下公務員工資不斷上升,和社會工資背道而馳,所以這種調整公務員工資的制度應該重新檢討,否則財政預算赤字越來越大,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越來越高。連續五年的財政赤字表明,公務員追求高工資是違反基本法規定的,薪酬調查趨勢制度無法體現基本法對財政開支的要求。

 在香港面臨最大經濟危機的時刻,公務員隊伍要表現出對香港的承擔,對市民工資下降不要麻木不仁,高官要與市民共渡時艱的諾言不應該是一句空話。有人說,若要公務員減工資,就是打擊公務員士氣。但他們不考慮香港競爭力下降,經濟走下坡,民不聊生,更會打擊全香港市民的士氣。為什麼新加坡的公務員可以減工資,他們不覺得士氣受打擊?因為他們對社會對市民有承擔,有大局觀念。

 有人說,當公務員就是希望工資穩定上升,在經濟景氣時候,公務員只有十二個月工資,私營公司則有十七八個月的工資,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公務員的日子稍為比私營機構僱員好一些,社會就有人以政治理由,剋扣公務員工資,這是不可接受的。這種說法似是而非,市民要求高官調整工資完全是因為經濟理由,是因為整個社會的工資正在下調,是因為公共開支增加影響競爭力,延長經濟調整期的痛苦。

 有人說,若公務員減薪,就會影響私營部門減薪。彷彿這不是為自己著想,完全是為了市民著想。

 其實這是倒果為因的說法,現在的機制是公務員工資跟隨私營部門工資走勢,絕非私營部門工資跟隨公務員工資走。因為人為地推高公務員的工資,香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落在下風,私營企業工資太高,就接收不到訂單,企業會把生產工序搬出香港,香港人連飯碗也會失去。在拒絕減薪問題上,講得太多,理由不成立,反而自己損害自己的形象,惹起民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