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0-19] 香港應怎樣對世界經濟一體化反映民意

 在經濟全球化中,國際社會只關注內地的大市場,所以香港的各種問題應整體與內地宏觀經濟一起分析。當香港本身經濟還待復甦期間,抗議行動只會負面地影響社會穩定和市民信心……

■廖子明 前香港上訴法庭法官 香港專家會名譽會長

 「世界關貿總協定」(GATT,1994a:486)的目的包括「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和實際收入,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歷年來本地、跨國「利益集團」給各政府很大壓力,盡量尋求超額利潤使當權者不能貫徹「提高生活水平」的目標。發達國家不斷地背離這項崇高的理想,把負面的措施強加給弱小國家,甚至本國人民。群眾叫苦連天。不少學者認為這不是一個健康、公平的發展。可是各國列強仍不顧民間信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國面對同樣經濟全球化的後果。根據《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9 June,2001 p.42):中國執政黨統戰部已深入研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會導致社會動亂的可能性。他們預測中國入世給社會帶來嚴重影響。群眾現時經濟抗議的數量會增長。

經濟全球化引起各方抗議

 當前,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還未有行政機構來推進、執行共識的建議、政策。所以抗議的群眾沒有特別針對這廿一國組織的會議。正如最近在蘇州閉幕的亞太會議並沒有受到打擾。但是「世貿」(WTO)和涉連的多邊高峰會議就不同。經濟全球化、自由貿易、跨國經濟引起各方強暴的抗議。本月上旬,在希臘舉行的交易會(Thessalonikl,Greece)亦有近萬人反經濟一體化。警察機動多至二千五百員。今年七月,在意大利熱那亞八強高峰會議造成一死多傷悲劇。每次群眾情緒激烈,衝突暴力反抗變本加厲,一般很難收拾。歷年來發生的事件亦不少: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西雅圖(Seattle,Washington State WTO)四萬多人暴動;

 二○○○年二月,大衛斯(Davos,Zurich World Economic Forum)大量參與人群;

 二○○○年四月,華盛頓(Washington World Bank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抗議者不少;

 二○○○年九月,布拉格(Pragu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多至一萬二千人集合;

 二○○○年九月,墨爾本(Melbourne,Australia World Economic Forum)群眾強烈對抗;

 二○○○年十二月,尼斯(Nice,France European Union Summit)抗議者眾多;

 二○○一年一月,大衛斯(Davos,Zurich World Economic Forum)大群抗議人士;

 二○○一年四月,魁北克(Quebec,Canada Americas Summit)強烈衝突抗議;

 二○○一年六月,巴塞羅那(Barcelona,Spain World Bank Conference)暴行導致世界銀行會議取消;

 二○○一年六月,哥德堡(Gothenburg,USA European Union Summit)騷動人數達四萬;

 二○○一年七月,熱那亞(Genoa,Italy G8 Summit)十萬人暴動造成一死眾傷;

 二○○一年九月,希臘(Thessaloniki,Greece Trade Fair)近萬人參與。

 各地群眾不僅認為經濟全球化的後果不可以接受,他們還要求政府向他們諮詢。歐洲的法律已經規定跨國公司廣泛聯繫諮詢工人。在今年春,法國總理若斯潘(Lionel Jaspin)強調歐盟應從僅僅「統一市場」轉移焦點到「大眾利益」。於本年六月歐盟部長會議同意深一層次地諮詢工人、工會和向他們提供資料。這是世界的趨向。但是問題就是:在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談判中,列強政府沒有充分諮詢人民而談判的成果也不見得顯著地反映群眾的根本利益,所以每次國際經濟巨頭高峰會議都受到民間激烈的抗議。參與的團體包括各關心人士,積極、極端甚至滋事分子。非政府機構(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s NGOs)也盡最大努力來協助。政治經濟家一同大聲呼籲,表示反感。從各學者的言論,讀者會領會到普通百姓的憂慮。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政治教授珀加(Jonathan Barker)提供他對人民不滿的見解:

 「當政府認為需要適應地改革,發展世界全球推動力時,各地人士、社團都爭先向政府忽視的議題表態或建議補充政府不充分的提供服務」。(「街頭民主」Street Level Democracy第9頁)

 其他學者也發表各自的言論。巴托教授(Jacques Baudoi)指出他認為應關注的一個誤區;

 「民主通常被識別為西方人類相處的概念或為一種應被仿效的西方色彩。這擁有相當大吸引力的民主理想肯定不能隱瞞事實上西方霸權意圖把一個對龐大跨國公司(MNEs)的收益和強權西方列國本身的經濟利益有利的新世界秩序加於別國,普遍群眾身上。霸權國家簡直只是向全球『推銷』他們已逐漸喪失聲望和欠缺共識的制度和文化。」(「建設全球化社會和公益」Building a World Community Globalisation and the Common Good第37頁)

 又如湯臣教授(Peter Townsand,University of Bristol),他積極提倡「擁護人民生活水平為優先權」。(「全球化市場的囚犯」Prisoners of Global Market:Social Polarization & the Growth of Poverty第248頁)

 其實,早期全球各政府已明白「大眾利益」的徹底道理。在一九九五年三月丹麥舉行的「聯合國社會建設高峰會議」參與者發表共同宣言要求世界各政府遵守「反貧困」、「全就業」和「公平穩定社會」基本原則。隨後,各國仍放經濟利益於道義之上。普林斯頓大學霍教授(Richard Fark)惋惜「發達國家還未能有效地扶持被冷落的國家、地區和階層」。(﹁明瞭丹麥的宏觀概念:經濟全球化必須遵守的政治信條」Realising the Copenhagan Vision:The Political Imperative第166頁)霍教授又促各發達國家「快提供具體裨益」。耶魯大學教授摩利士(Peter Morris)的推論是:

 「各地瘋狂的抗議是於不人道的經濟方程式中重申人類根本的需要。

 (「反思世界建設、增長、幸福」。Reflecting on Development,Growth & Well—being第175頁)

 羅治教授(Saad Nag:Ohio State University)提倡另一個理論。他認為全球化帶來的所有難題必須交給「越國界地區上有關方面共同研討」。(「趨向全球社會解答」Toward a Global Community of Solution第187頁)

多邊談判忽視大眾利益

 直至現在,受國際財團影響的世界貿易組織內的多邊談判仍忽視大眾利益,引起黎民百姓諸多不滿。受益者不外是列強政權和跨國公司。失業率已達到再不可以容忍的高度。貧困人民的情緒已不可以控制。諸多學者認為西方列強政府已喪失了選民代表性和人民信心。(「WTO」 Steven Shrybman;Tran Van Tanh:「CATS How the WTO,s New Services Negotiations Threaten Democracy」,Scott Sinclair,「Global Services Network,Statement on WTO Negotiations on Services」,John M. Weeks;「Global Showdown」Maude Barlow & Tony Claire;「Thc End of Globalization」,Alan Rugman)。在哈佛的杜維明教授勸告世界列強果斷地關注全球人民的根本利益。(「透視全球化應獲得的利潤」Take a Global Perspective in Defining Natural Interest第260頁)

 基本上就是忽視了人民根本利益而導致世界各地百姓群起抗拒。日前,香港十五個「反經濟全球化」團體發言人袁海仁(Yuen Hoi Yan)和林子良(Lam Chi Leung)宣布,有關人士會於世界經濟論壇在香港十月尾開會期間聯盟亞洲其他學界,工會發動反貧困抗議。

 在中國來說,參與世界貿易組織的活動,增長財富必定要依下列三點為根本判斷準則:「一切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313頁)。國家執政黨的基本教義也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基礎,這是通常談及的「三個代表要求」之一。內地不只要符合關貿總協定的「提高生活水平」目的,在中國一切開放、改革是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大前提,為指導方針。國家肯定不能背離這一方向來跑的。這一點是我們與世界列強政府基本上、原則上的不同。

香港民意應理性向政府反映

 誠然香港是「一國兩制」內的另一制——資本主義制度,然而「經濟全球化」在國際論壇框架中只關注內地的大市場。在世界經濟香港不外是中國市場一個附加因素。中國「入世」後,在「經濟全球化」這一瓣香港非與大陸看齊不可。就是因為影響力低,香港不會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議題,所以香港於「經濟全球化」內的各問題應整體與內地宏觀經濟一起分析。一方面香港受關貿總協定的「提高生活水平」目的管制而另一方面香港不能離開內地宏觀經濟方針,所以香港亦應在經濟上遵守內地的「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香港與內地的經濟整體掛鉤,肯定不能忽視「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就是因為這些道理,尤其是在中國「入世」前,民意只須要平心靜氣地向特區政府表達和向中央政府反映。因為無論如何國家和特區肯定會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眼前。當香港本身經濟還待復甦期間,強烈、激動的抗議只會負面地影響社會穩定、市民信心。況且,街頭抗議也不會在這個期間、環境裡比平心靜氣、和緩的反映產生更好的效果。到頭來是弊大於利。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