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0-26] 文匯社評:務實處理二十四小時通關

 二十四小時通關問題由五大商會提出後,再次引起社會的討論。政務司長曾蔭權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表示,二十四小時通關事宜,兩地有共識。他強調,一定要以務實的態度,根據兩地居民的利益和香港的實際情況處理有關問題。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負責任的態度。

 二十四小時通關的問題,在香港是一個極富爭議的問題。之所以爭議很大,是因為這件事對香港利大弊也大,不同階層的市民有不同利益的考慮,並不是說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就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也不是說不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什麼問題都沒有。在此,我們有必要以務實的態度,認真分析並理清幾個有關的問題:第一,二十四小時通關對香港到底有什麼利與弊?第二,不同階層的市民在二十四小時通關問題上究竟有什麼不同的利益和要求?第三,面對不可迴避、遲早要實施的二十四小時通關問題,如何採取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加強雙向交流,變不利為有利,促進香港經濟的發展?

 從有利方面來看,實行二十四小時通關,可以紓解港人過關「人逼人」情況,方便兩地人員、貨物的往來,加快粵港融合,發揮香港連接國際市場的中介作用,加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的地位,增強香港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從不利方面來說,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會進一步推低香港的樓價,港人的消費更多地北移,本來不景氣的香港零售消費市場會受到更大的打擊,通縮情況將進一步加劇。正因有利也有弊,不同的人對二十四小時通關有截然相反的取態:著重開拓商機的商界要求加快,害怕「逼關」之苦的過關人士亦當然歡迎;擔心樓價下跌的有樓人士和負資產家庭則有保留,希望本港零售消費市場復甦的人士更加大力反對,而需要增加人手的政府部門和增加服務的交通運輸機構也說有困難。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一方面,要看到二十四小時通關有實際的需要,是香港的長遠利益之所在,是一定要達至的目標;另一方面,也要重視現實的難處,顧及市民的憂慮和社會的承受能力;不能因為要急於二十四小時通關而不理目前的困難,也不能因為有困難而否定二十四小時通關;不應將問題政治化,不能只考慮某些方面的因素而即時作出決定,更不能因為什麼壓力而匆匆拍板。曾司長強調要務實,要考慮普羅大眾的利益,要按實際需要辦事。這是很有必要的。

 當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循序漸進地採取措施,創造條件,推動二十四小時通關的逐步實施。

 首先,應該提高香港的服務質素和檔次,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優勢,吸引內地人來港消費。那種坑騙內地遊客、敗壞香港聲譽的商舖和旅行社要嚴加打擊。

 其次,應該方便有消費能力的內地居民進出香港。現在,港人可以隨意去內地,內地人士卻需要經過繁複的手續才能來港。內地遊客在羅湖關卡,有時等候時間長達兩小時。只有改變這種狀況,兩地居民互到對方消費的水平才能逐步趨向平衡。兩地有關部門應商討解決這些問題。

 第三,應該方便內地居民來港置業。港人到內地買樓的人越來越多,內地居民來港置業卻限制重重。有關方面若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香港的房地產會得到一定的支持。

 第四,盡快實現物暢其流。物流暢通是香港發展物流中心的必要條件。中國入世後,與國際間的貿易勢必大增。香港要利用優勢,發揮中介作用,加速發展物流業,必能增加就業,推動香港經濟的振興。現時港粵貨運不暢,貨櫃車大排長龍的情況必須盡快改變。

 第五,重視兩地有關部門和機構因延長時間而需要增加人手和設施的問題,盡快研究解決。

 第六,在未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之前,多採取一些臨時性應急措施,疏導節假日的人潮,如延長時間、增加人手、改善設施等。

 解決二十四小時通關問題,既要有廣闊的眼界和胸懷,也要有務實的考慮和安排。只要港粵雙方積極推動逐步解決有關問題,二十四小時通關終將水到渠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