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0-30] 公務員工資機制與時並進
唐文生
有官員指出,香港行之已久的公務員薪酬制度將不會改變,公務員的薪酬不會減少。這句話的有效壽命可能只得五、六個月。因為,到了新的會計年度,香港將會出現五、六百億元的赤字,如何彌補這個赤字?一個辦法是大舉加稅,另一個辦法是削減公營部門的開支,特別是薪酬開支。
加稅的措施,在經濟連續多年不景氣的情況下,很難為市民所接受,也很難在立法會通過,這是誰都預見得到的。公務員的低效率,辦事拖沓,冗員不少,也是公眾所長期批評的。
香港的競爭力急劇下降,工資太高是一個主要原因,香港各個行業都在減薪,公務員不減,一樣使香港的競爭力難以提高,香港所有資產都向下調整,工資下調是十分正常的。這是經濟壓力,官員稱之為政治壓力令人莫名其妙。在此關係經濟大局的重大問題上,官員居然掌握不住實質所在,作出不當的判斷,難怪香港經濟在低谷俳徊。
大量事例證明,同工種的工資,公務員比對社會工資高很多,所謂「行之有效」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有效的表現在什麼地方?公務員工資由公帑支付,納稅人付出了冤枉錢,政府的庫房有效地收取,如此而已。公務員的薪酬制度早已應該重新檢討。特別是今天經濟轉型時期,更有檢討的必要。漠視這種經濟需要,是不明智的,這樣必會影響到香港的經濟成長。
香港的所有制度和機制,都是與時並進的,教育制度為甚麼要改革?難道一句「行之有效」,就可以原封不動?大學三年制,也是「行之有效」,難道不用改成四年制?香港的利率協議制度,也是「行之有效」,為什麼全部改掉了?聯交所的佣金制,為什麼又要取消?高官問責制,將會採用合同聘用制度,為什麼又要改變呢?存在的東西,如果不合理,阻礙社會的進步,妨礙經濟的發展,就要改變。不思進取,不想與時俱進,只是一種官僚主義的表現。
官員必須研究香港社會連續三年通縮,為什麼公營部門卻連續三年出現通脹的反經濟走勢?這是不合理的薪酬制度造成的,公務員的所謂凍薪,仍有增薪點,一點為百分之三。通縮百分之三,薪津又增加百分之三,實際上是增百分之六。為何加薪可以不顧通縮?只是埋頭執行舊制度,完全不顧形勢已經變化,這種決策的水平是不是有問題?市民大眾有意見,是十分正常的,公僕聽取市民的意見也是應該的。這不應視為政治壓力,而應該視為改進工作的必然機制。「共渡時艱」出自公僕之口,就應該有所行動,取信於民,在薪酬問題上多佔便宜,將來以加稅加費去彌補,弄巧反拙,將要付出代價,得不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