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1-10] 文匯社評:香港轉型需開放和增效配合
——三論香港同內地的合作
國家的發展需要利用香港的特殊優勢,但香港如果要像過去那樣在兩地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香港必須與時俱進,不斷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優勢。為此,香港社會需要進一步地開放、改革,需要大力推動經濟轉型。
香港雖說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系,但隨著內地越來越開放,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香港社會中存在的某些不開放的問題日見突出,自我保護、自我封閉的情況比較嚴重,制約著香港優勢的發揮。例如香港的人才市場就不願對內地開放。香港作為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為內地提供各種服務,需要大量熟悉內地情況又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內地專才。但香港對內地專才來港作出各種不合理的限制甚至是歧視性的安排,使內地專才不願意來港,來港後也不安心長期留下來工作。再如,香港的語言不開放。香港的電子傳媒基本上是用粵語這種地方方言作為廣播語言,文字傳媒也大量使用粵語方言寫作,除英文學校外,中文學校基本上是用粵語方言教學。來港做生意或公幹旅遊的內地人及海外華人都感到,在香港接受傳媒信息及與當地人交流比較困難,遠不如講普通話的新加坡方便。不少講普通話的新移民有一種被排斥的感覺。華人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普通話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香港不從根本上改變對普通話不開放的局面,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遊、信息中心的地位會有負面的影響。還有,香港的教育也有待開放。北京、上海的大學絕不會只招本市的學生,新加坡的大學也盡力在香港等地吸納優才,而香港的大學卻只收本地學生。這種狀況雖開始改變,但步伐太慢。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最重要價值,就是在國家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香港社會中的那些自我封閉的情況是與之不相適應的。
在內地沒有進行改革的時候,香港社會顯得很有效率,各方面的體制也似乎很先進。但隨著內地改革的深入和全球經濟環境迅速改變,香港社會內部改革的問題日益迫切。香港完成一項大型公共工程需要十年,動工前的諮詢、研究、審批需時七年。內地建設長達千多公里而且難度極高的青藏高原鐵路需要七年,香港建僅十多公里的落馬洲支線竟然也要七年。香港社會私人機構的勞動力成本比同類地區高三、四成,而政府及公營機構的工資又普遍比私人機構高三、四成,政府經常開支中約七成用來給公務員發薪水。這樣的管理體制和政府架構不改革,香港的工作效率怎能同內地的發展合拍?香港怎能同外界競爭?香港又怎能保持自己的優勢?
香港經濟轉型的問題急需解決。香港最寶貴的資產是人力資源。然而,最新的普查結果顯示,香港的人口素質並不高,完成專上學位者僅有百分之十三,比起歐美國家固然偏低,較亞洲一些地區也不如。當今世界,知識經濟來勢迅猛。香港以這種教育水平,要進入知識型經濟,工作是非常艱巨的。香港社會必須加強對教育和培訓的支持,盡力吸收外來專才,加大推動經濟轉型的力度,否則,香港發展中介性的高增值服務行業會遇到很大的障礙。
國家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形勢不等人,香港要有緊迫感,加快提升香港的中介服務水平,加快經濟轉型,更好地為內地與世界接軌作出貢獻。雖然香港同內地的聯繫會越來越緊密,相互融合的程度將越來越高,但兩地基本的社會經濟法律制度仍然不同,只要香港伴隨時代的步伐,不斷為自己的優勢注入新元素,在兩地合作中發揮互補作用,香港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