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1-10] 高官膨脹與「黃金握手」
■王紹爾 九龍城區議員
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鄧小平,在八四年七月會見英國外相賀維時提出,希望香港在過渡期內,不要出現五種情況,其中之一種是:「希望港英政府不要隨便增加人員和薪金、退休金金額,那將會增加將來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負擔。」
由於中國政府已提出意見和希望,所以港英政府在過渡期膨脹政府機構、人員和薪金的行動有所收斂,但為了給未來特區政府造成麻煩和增加負擔,港英政府還是偷步增加了人員和薪金以及退休金金額。
所以,特區政府成立後,面臨機構膨脹、人員冗雜,以及公務員和公共機構人員薪金福利開支浩大的局面,這就使公務員體制的改革提上了日程。但是,公務員體制改革是一項很艱難的工程,搞不好,很可能借改革之名繼續膨脹人員和機構。事實證明,自金融風暴之後,香港私人機構普通瘦身裁員,但特區政府高層的首長級公務員卻超然於經濟衰退和私人機構瘦身調整之外,人數不減反增,大幅增長。政府一方面推行資源增值計劃,又把大量服務外判,但另一方面,首長級人員數目卻不斷增加,政府和資助機構的首長級人員數目在回歸以來分別增加百分之六和百分之七點六。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間接承認政府「縮下不縮上」的趨勢,他指首長級人員因為配合新政策、高層次工作、新政策局和部門的成立而增加,回歸後至今增加百分之六。
令人奇怪的是,新政策和新政策局及部門的成立固然需增加首長級人員,但是,為何一些架構重疊或不能適應新政策的部門不能精簡?為何這些舊部門的首長級人員不可調往新政策局及部門,而要膨脹增加新的高官?更加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當立法會議員田北俊要求政府刪除現時無人出任的首長級職位時,卻遭到政府拒絕。這就形成了議員所批評的局面:「政府申請加人就時時有,減人就好少。」
在政府提倡精簡機構、資源增值的同時,高官數量卻急遽膨脹,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值得指出的是,增加了首長級公務員之後,又衍生了一批政務助理、新聞秘書甚至是組成新機構的全班人馬,而這些人馬又往往不是從原公務員體制中調用,而是重新從社會上聘用,這種做法,使政府機構愈調整愈臃腫,公務人員愈精簡愈冗雜。
更加令人憂慮的是,高官數量的膨脹似有方興未艾之勢,即以有官員構思的高官問責制為例,將在政府高層架構引入一套新的主要官員聘用制度,這些主要官員可以從公務員體制之內或外界物色人選,將按照一套新的薪金制度和服務條件受聘。而公務員體系中原局長的職級,職位和名稱雖相應改變,但他們原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保持不變。
這構思表明,政府高層架構在原有主要官員改變名稱而薪酬福利待遇不變之外,又將增加一層新的架構,如此疊床架屋,膨脹架構和高層人員,令納稅人擔憂負擔將加重。
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我們相信小政府原則。長遠來說,政府必須簡化架構,壓縮開支,逐步降低公共開支在本地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以利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但有官員構思的「問責制局長」與原有局長的雙重架構,似與特區政府信奉的「小政府原則」有不符合之處。
官員的構思中提到,新的「問責制局長」可以從公務員體制之內、或從外界物色。從外界物色當然是增加了高官數目,從公務員體制之內物色,其原有局長的職位當然不會刪除,而是會由公務員體制中擢升填補。所以政府高層疊加一套主要官員數目,勢必加重納稅人負擔。
值得關注的是,從公務員體制之內物色「問責制局長」亦即社會輿論所指的部長,似乎與政制事務局局長孫明揚早前提出的Golden Handshake(黃金握手)有似曾相識之處。孫局長於九九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國際獅子會一個論壇上表示,如果政府發放長俸後再作委任,他會考慮接受部長制的任命。他說:「有人曾提出Golden Handshake的方法,委任我做部長,雖然我不知其他同事的意願為何,但我也會考慮。」照此,若一批年屆五十五歲或以上的主要官員,集中提前支取長俸,同時又以部長制的高薪厚祿接受聘任,而接下來後面擢升的擔任「重要樞紐角色」的高官,亦可能亦步亦趨、煮碗照辦,如此,特區政府高層廉潔奉公之風氣可能會受到影響。古人云:「十年清知府,萬襾雪花銀。」這是否會蛻變為:「五年問責官,千萬入袋來。」因原有局長年薪已過百萬,而「問責制局長」亦即輿論所指之「部長」,據稱薪金待遇會向私人機構看齊,即是年薪四、五百萬以上或上千萬,五年「部長制」下來,數千萬財富入袋絕非誇大。若高官如此「皆為利來,皆為利往」,那麼,特區政府的廉潔及公務人員的盡忠職守會否受到侵蝕,是值得關注的。
特首提出長遠要簡化政府架構和壓縮公共開支,這是十分正確和切中要害的。香港特區並無軍費開支,中央政府亦不徵收一分一毫的稅,但香港的公共開支在本地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飆升至百分之二十二,這是令人憂慮的。有不少學者已指出香港公共開支屬世界各國各地區最高之列,比美國扣除了軍費開支還高。這不利於香港降低成本和提升競爭力。所以,小政府的原則應當有效得到貫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