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1-15] 香港要實行「中介轉型」
中國入世、全球化及信息化三大趨勢正沖蝕香港的中介壟斷,因此香港今後必須實行「中介轉型」,令服務升級換代,由低轉向高增值,這樣才可保住香港的中介龍頭地位……
■趙令彬 匯豐銀行(中國)研究經理
香港的中介功能對內地的開放一直起著關鍵作用,也使香港成為世界第一貨櫃港和國際金融中心。除轉口、融資外,大量在內地經營的港商也同樣成為中介,帶去國際關係、技術和管理。但最為關鍵的是傳輸市場意識:這是經濟由計劃轉向市場的最重要酵素,也是香港供給內地最寶貴的無形資產。正因此內地許多行業如餐飲旅店和地產等,經營方式日近香港,顯示在發展市場經濟上進步甚多。
奇怪的是中國「入世」卻帶來對香港中介地位弱化的憂慮。這本十分矛盾:內地擴大開放吸引更多外資後對中介的需求將更大。但憂慮也不無道理,原因是香港所面臨的競爭日大。中國擴大開放、全球化及信息化等三大趨勢正沖蝕香港的中介壟斷;內地與海外直接聯繫日增,競爭對手如台灣、新加坡等也更為積極地爭取中介業務。在網絡技術的普及中許多交易已不必依托實體中介。因此香港必須保持清醒,過去的成績只能當是歷史,今後必須實行「中介轉型」,令服務升級換代,由低轉向高增值。只有這樣才可保住香港的中介龍頭地位。
「中介轉型」須發揮香港優勢
中介向高增值轉型必須基於香港的優勢,和能從更深層次為內地開放服務。香港的優勢是人才眾多和體制上的自由開放與法治,由此產生了靈活創新、辦事高效及深廣的國際聯繫網等強項。自由與法治形成放而不亂、制而不死的矛盾統一體,是市場經濟的精髓。中國要建立市場體系便要好好掌握這點,而香港正可提供幫助。香港比新加坡更自由,比台灣更法治,是其強於對手之處。內地初開放時香港提供了市場意識,現在到初步建立市場機制而要完善化之時,香港又可提供自由法治的經驗。這是另一寶貴的無形資產,從長遠看比香港的引資及轉口等有限的、有形的服務對內地更為重要。
兩地合作五重要領域
若香港以其人才及體制專長配合內地的人力、土地、科研實力及基建等,將可助內地少走彎路,加快發展及融入全球經濟,減低了改革開放的轉軌成本。由兩地兩制互補帶來的「系統經濟」效益,將把「一國兩制」的實踐推上新台階。自然,這還可推動香港的中介轉型,並引發無限商機,包括:
a內地企業來港設點。只要兩地政策配合便可讓更多企業到來,更充分利用香港的高增值中介服務。
b專業服務北上。在法律、會計、管理及市場開拓等各方面香港人才眾多,可助內地完善市場機制及提高營運效率。現時內地政府也吸納香港專才,證監會已開先例。
c發展電子化物流及電貿業務。這些行業對經濟自由度及法治的水平要求很高,正適合在港發展。它們還有利於鞏固香港作為內地生產的營銷中心。目前港商的營銷配合內地的生產已掌握了全球多種產品如玩具、成衣等的外貿很大比重,若以電子化及供應鏈管理來提升營銷水平,發展前景更佳。
d傳統中介服務的擴展和升級。在競爭中香港的傳統服務被替代漸多,必須發展新的高增值業務來補償。同時還要加強與內地分工以降成本。例如航運業應以香港為「軟」中心,發展有關的代理、法律、金融及物流業務以配合內地碼頭倉庫等組成的「硬」中心。又如金融,簡單的融資及後勤可在內地進行,香港則更著重開拓財務及資產管理、信托、風險投資和衍生工具市場等領域。
e開拓新的中介服務領域,如高科技產業和引領內地企業產品「走出去」等。這些都是目前內地大力推動而香港相對忽略的領域,長此下去會形成兩地間中介服務的供求脫節。例如香港常做關於如何開拓內地市場的研究,卻少有如何結合內地開拓海外市場的研究,這正是問題的一個反映。
香港企業及員工須自我增值
轉型要求中介功能由升級而進入新經濟時代的知識型服務,並配合內地自外引進重點由引資轉向引智。因此服務所依托的也由一般性勞工轉為高技術及專業人士。這便要求香港的企業及員工都要自我增值,提升實力,而社會、政府亦要配合。為避免香港的能力與內地需求出現差距,香港各界要注意加強:第一,對內地及海外最新情況及專業發展的了解,和在新領域的學習。例如作為科技業中介與傳統產業的有明顯分別,需重新認識。第二,信息化及電子化建設。內地在這方面已積極行動,香港絕不能落後。第三,研究與內地專業接軌及分工的模式,盡快提出具體方案及培養有關人才。
香港的中介轉型對本身的經濟轉型、一國兩制的實踐和內地「入世」後盡快適應新形勢等均有重大意義。香港政府宜確認中介轉型為戰略發展目標,積極推動;而中央亦要採取相應措施從旁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