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1-22] 文匯社評:加強管理 杜絕浪費現象
審計署署長發表報告披露:地政總署考慮地積比率不周,令政府損失十億元;法律援助署的赤字五年間上升三倍,達到一億二千多萬元,千萬富翁的兒子也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出生登記處和婚姻登記處其中有四間使用率嚴重偏低,其中有些流動登記處使用率幾乎是零;政府各部門所購買的微型電腦和網絡系統價格都比市價為高,有一千五百萬元存貨使用流通緩慢,甚至積壓,有些足夠使用一百年;香港電台的節目製作開支比商營電視台高得多,成本超支的達到三成七,外判節目機制容易導致貪污行為。
上述這些情況,令人觸目驚心。這反映了個別公務員官僚主義嚴重,不愛惜公帑,或者大手大腳花錢,上級又沒有建立定期檢查和檢討的規章機制,以致浪費現象不斷發展。在經濟繁榮年頭,這種情況很容易被掩蓋起來,衙門內部亦聽之任之。但香港已經連續四年經濟不景,連續三年出現巨額財政赤字,預計本年度的赤字達到八百億元。這種浪費公帑的現象再也不能持續下去了,各政策局局長應該全力抓好本部門的管理工作,與時並進,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運作制度,節省每一個銅板,杜絕浪費現象。考核高級公務員的政績,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考核他有沒有做好本部門的管理工作。
行政長官董建華一直重視公務員體制改革,進一步提高效率。他在九八年施政報告中即要求「資源調撥得宜,用得其所,為市民取得最大效益。」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提高公務員效率的改革阻力很大,進展緩慢。
特區政府有七成的公共開支,用來發公務員和資助機構的工資,這筆金錢達到一千七百億元。珍惜人力的運用,讓每個公務員都工作飽滿,人盡其才,盡忠職守,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踏進新科技年代,世界形勢變化和發展急劇,香港特區政府的應變能力也必須與時俱進,公務員編制也要有高度機動性。部門首長應該清楚下屬的工作情況,下級部門也要及時匯報工作的變化,使首長可以及時編配人手,應付市民最急需的服務需要。不同部門之間出現了人力錯配,有的部門有工無人做,有的部門有人冇工做。為什麼長期都沒有官員去改變政府部門間的人手錯配局面?
有一種觀點認為,做什麼事都要按機制辦事,有章可循,不能隨便作出改變。這種觀點很值得商榷,香港不少機制是殖民管治時代遺留下來的,有些花費公帑機制是為殖民官吏度身定做的,有不少空間可以不受制約,不受監管,冤枉錢花掉了,社會效益卻很差,難道這些不合時宜的機制不需要改革嗎?有些官員退休不久,即可以進入私人機構坐上很高的職位,薪俸肥厚,會不會鼓勵某些人用賣交情的辦法,為自己謀定後路?當初政府為公務員設立豐厚的長俸制度,讓高官退休後生活無憂,豈不是沒有必要?
對於積習已久的弊病,進行改革是艱難的。不少改革者都會遇到謾罵,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反對者希望,將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規章延續下去,不作檢討,不作改變,存在的機制就是最合理的機制,我們就照現行機制辦事好了。法援署的官員給千萬富翁的兒子提供法律援助,就是依照規章辦事,但他為什麼不想一想,這些規章條文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義,應否作出改變?如果周圍的官員都如此滿足於現狀,浪費公帑仍然會合法地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