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1-27] 文匯社評:遲鈍的反應 散漫的管理

 紅磡隧道修理工程發生事故,隧道公司作出了錯誤的判斷,一度宣布修理工程可以如期完成,後來又知會工程不可能依時完成,運輸署在昨晨七時半透過傳真通知傳媒說隧道可以採用單管雙程行車。但是運輸署沒有預見到港島北岸全面大塞車的情況,延遲了兩個小時才呼籲駕駛人士改用其他隧道,結果上班人士塞車長達兩小時,全港經濟受到巨大的損失。這次事件反映了紅磡隧道公司和運輸署管理散漫、反應遲鈍、溝通不足的弊端。

 香港的公共交通機構已經一再在修理過程中出現了修理機械損毀設施的事件,地鐵公司的修理車可以損壞架空電纜,紅磡隧道的鋪瀝青工程車可以油管爆裂,讓潤滑油灑落路面,使瀝青無法黏住路基,清除油污再鋪瀝青越急越糟,油污未徹底清理乾淨,又再翻工,以致輕易許諾早晨六點半隧道通車成為事故惡化的催化劑。隧道公司無法保證修理機械正常運作,出了事故之後,又無法估計修理的正常進度,說明了平時管理散漫,管理人員判斷力差,對危機處理缺乏機制。

 運輸署在這次事件之中,暴露出官僚主義的弊端。第一,運輸署沒有高級人員到現場了解情況,在閉路電視中,完全可以清楚看到鋪瀝青工程沒有完成,隧道不能雙線通車,運輸署憑什麼可以對外宣布可以恢復行車?這種以耳代目的處事方式,說明了一部分官員辦事疏懶,責任心不強,在情況不明之下作決策,以「差不多」的態度去處理涉及公眾利益的重大事務。第二,看到隧道口塞車嚴重之後,仍然不啟動應變方案,反應太慢,決策效率很低。這說明了運輸署缺乏危機處理措施。

 假設每一個上班的市民時薪為三十元,遲到一個半小時,一百萬人受困所引致的經濟損失為四千五百萬元。如果紅磡隧道公司和路政署採取措施事先檢查工程機械,就不會出現修理隧道的時候釀成破壞隧道通車功能的事故。政府擁有紅隧的股權,紅隧又是獨市生意,盈利容易,主管高薪厚祿,管理工作鬆鬆垮垮也可以混日子。這是公營機構的通病。香港有必要成立監管公營公司的專門機構,改變現時「冇皇管」的局面,保證公營機構做到低成本高效益,保證公營機構主管人員同私營部門人員一樣勤奮工作。

 運輸署對於上下班時間所出現的「巴士長城」導致交通擠塞、發展旅遊事業長期缺乏旅遊巴士停車場、公共交通工具成本太高但仍讓兩鐵不斷加價影響民生,態度消極,遲遲沒有對症下藥提出解決方案,對經濟發展和市民的需要反應太過遲鈍,早為市民所詬病。市民希望運輸署總結紅磡隧道事件的教訓,加強管理,獎勤罰懶,改善工作,真正落實行政長官董建華「不能容忍散漫的管理」的施政要求。資源增值不應該是一句空話,各部門應負責任地做好本職工作,拿出成績,讓市民看得見,感到滿意,才算是資源增值。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