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2-10] 經濟低迷不可怕 傳統失落才可怕

■林健鋒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

 香港在過去百多年間,從一個細小的漁港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城市,並躋身國際金融中心之列,得此成績絕非僥倖。究其原因,實與香港人過去的價值觀不無關係。香港人過去不論貧富都強調凡事靠自己,如非必要都不會向別人求助,更遑論向政府伸手求援。自信、勤奮一直是香港人在國際上的鮮明形象,亦是吸引世界各地商人來港投資的原因。

依賴心態滋生

 然而近年來,由於港英時期形成的泡沫經濟破裂,引致有一部分人逐漸傾向於依賴政府,每每遇上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不是自己先行設想解決辦法,而是立即想到要求政府施以援手;另外有一些人則凡事推諉卸責,往往當有事情發生時,並非即時作出自我檢討,反而首先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這種凡事依賴、互相諉過的不良風氣不斷蔓延,使社會失去進取精神,也使社會各階層間的矛盾和衝突日益加深。

 誠然,每件事情的發生必定有其原因,筆者在此並不是要探究其成因或討論任何大是大非的責任問題,而只是希望藉著這小小的的空間與各位分享本人的一些看法。

害怕競爭 缺乏自信

 香港社會現存一個頗普遍的現象,就是害怕競爭,尤其是擔心和內地城市的競爭。這分明就是缺乏自信的一種表現。國家現正處於經濟起飛階段,在大環境與各式各樣的政策配合下,某些城市經濟高速增長實乃必然的發展。然而,香港人可能忽略的一個事實,就是國家開放至今畢竟時間尚短,所以在很多方面仍然欠缺經驗,例如跟外國人打交道,香港人可說駕輕就熟,但內地人則可能仍需學習。

港人看前途產生盲點

 嚴重的信心問題令香港人在看前途時產生了不少盲點;缺乏自信令他們只看到事情壞的一面。

 可是,香港目前仍然被評定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而自由經濟則最強調供求原則,強者生存,多勞多得。由此看來,認為「香港已死」的人似乎只是過分憂慮。奇怪的是,為什麼令外國人趨之若鶩的優勢,我們香港人身處其中,反而視若無睹呢?

 回顧以往港人對任何事情都懷著自信,而且富有拚搏精神,再加上高效率以及靈活多變,使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充滿生機活力。這些都是令香港經濟繁榮的重要因素。

 再看看今天的香港社會,卻是死氣沉沉,人們的自信都好像悄悄地跟隨二十世紀而遠去了。光是互相抱怨、指責、推諉對整個社會都產生不了推動作用,反而卻會引起更大的怨氣,形成惡性循環。

重拾自信 創新求變

 目前全球經濟不景,身為環球經濟的一員,香港當然不能獨善其身。尤其作為香港經濟一大支柱的中小企業,自然是無可避免地受到外圍經濟的影響。各企業主管除了自身的經營問題外,其實亦肩負了一定的社會責任,因為他們同時也養活著全港不少家庭。

 所以,中小企業的負責人現在就應該發起帶頭作用,重拾香港人昔日引以為傲的自信,更必須要堅定意向,在這個困難的環境下,如果肯動動腦筋,勇於創新求變,主動設想出改善現況和解決困難的方法,香港的整體情況一定會比現在理想。再憑藉著我們過去多年的國際營商經驗及靈活的頭腦,相信我們在當前的全球經濟整合下,必定能再創一番新天地。經濟低迷並不可怕,精神墮落才可怕。香港過去也遭遇多次嚴重經濟不景和衰退,但憑著港人自強不息、靈活應變、刻苦耐勞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扭轉了經濟逆境。所以,今天香港再次遇到嚴峻困難和挑戰,只要港人能發揚優良傳統,任何困難和挑戰都不可怕,都可以克服和戰勝。

 機會從來不是從天而降,而是要自己找回來的,光是等待、埋怨而不採取任何行動,機會是不會自己來串門子的。現在很多人推崇創新科技,認定只有創新科技才可以讓企業步向成功。然而,當科技在不斷創新的同時,我們的腦袋又有否繼續創新求變,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設想出全新的經營概念、全新的產品或者嶄新的運作模式,為自己創造更多、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