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港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2-11] 港具條件發展高新科研

放大圖片

 唐叔賢

本報記者 李國標 梁永樂

 近年批評政府忽視科研之聲不絕,剛榮膺今屆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城市大學物理及材料科學系講座教授唐叔賢則不以為然,他認為香港有十足條件發展科研,集合香港各所大學的優點及長處,絕對可以與世界級十名內的大學比肩。

唐叔賢首次提名便當選

 唐叔賢第一次獲提名候選中科院士便成功當選,實屬難得。他謙虛地說:「當選的原因主要是研究新材料科學技術時間較長,而有關研究課題近年興起,所以有幸當選。」他說:「感激港大一班同事一直對我的支持。」

 年屆五十九的唐教授,從小學到大學都在港接受教育,小學就讀九龍塘小學;中學則是九龍華仁書院;大學便是當時唯一的香港大學,六九年再負笈美國。他從美國開始科研及教學生涯,九四年回港出任港大物理系系主任一職,直至今年七月再到城大擔任教授。他形容自己像繞了一圈,現在又回到小學時的起點——九龍塘。

 他對香港發展科研抱有極大信心,他說:「香港科研的環境與氣氛都相當良好。」他又指出,香港不乏科技人才,僅今次膺選中科院院士的達六位之多,實在令人感到滿意。他笑說:「作為一個科學家,總覺得資金或支援不足,如果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香港投放的資源亦算少,不過香港在科研方面已經有一個極好的開始。」他形容香港的科學家十分勤力,就他在港大及城大所見,每年平均發布的科學論文水準與數量,均可與美國頭十名大學看齊,綜合以上種種條件,香港絕對有條件發展世界級的高新科技。

科大葉玉如為校爭得榮譽

 科大生物化學系主任兼教授葉玉如不但以較輕年紀晉身成為新一屆中科院院士,更是科大創校以來的第一位獲此榮銜者。對於獲頒這樣崇高的榮譽,葉教授表示相當開心及興奮,未來會加倍努力為國家作更多貢獻。

 今年六位本港當選者中,其中兩名是女性,而且年齡相對較輕,對於只有四十五歲而晉身院士行列,葉教授認為從事科研男女性別不是問題,著名的女科學家也很多。此次獲銜者經年的啟示是:希望能為年輕的科學家(尤其是女性)提供模範榜樣,日後他們同樣可獲此殊榮。

麥松威稱身邊人功勞最大

 中大化學系講座教授麥松威獲中科院院士銜,認為身邊的人功勞最大,包括他的太太,數十年來不斷對其作出支持,給予他安靜的環境從事研究,及在生活細節上照顧妥當。另外他又向中大校方及同事致以謝意,認為獲取榮銜上述人等功不可沒。

 麥教授指中科院院士是他歷來所獲取的最高學術榮譽。卅二年來從事的結構化學研究,是一門基礎的純科學研究,在科學理論上作出重大貢獻。

陳新滋認為是對研究肯定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陳新滋認為獲頒中科院院士是對其研究工作的一種特別肯定認定與認同。獲此榮銜後更有助加強內地與香港的科研合作與溝通,使之更形密切。他指院士銜猶如「工作通行證」般,可方便他日後獲取更多內地的研究支援與協助。

 陳教授特別放眼於年輕研究學者的培育,認為現時本地研究生極為不足,長遠使香港科研受影響,亦影響本地的競爭力。(詳見教育版)他指現時本港科研條件比內地好,應把握這優勢良機予以發展,若再過數年,內地環境條件漸好時,香港便失去競爭力,難圓高科技發展之理想。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