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2-18] 特首的抱負、風範與人品

柏平

 特首董建華宣布參選第二任行政長官,獲得了香港各界人士的廣泛支持。「反董聯盟」三幾十人的「示威」,更加反襯出特首支持者的人氣。在聲勢浩大的香港各界支持董建華參選連任大會上,霍英東先生一句「我挺董」,道出了廣大港人的心聲。這一堪稱經典的宣示,是廣大港人對董建華四年多施政業績的充分肯定,也是對特首抱負、風範與人品的高度讚揚。

忠實履行三大責任

 「民主派」經常攻擊董建華「親中」,好像支持董參選連任只是「京腔」而非「民意」,其實大錯特錯。

 港人支持董建華參選連任,首先是因為他愛國愛港、襟懷坦蕩,有帶領港人實踐「一國兩制」、落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眾所周知,董建華是在香港回歸祖國前的關鍵時刻棄商從政,競選行政長官對他來說只有奉獻沒有私利。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他坦誠地談了自己的責任:首先是確保實現香港的平穩過渡;其次是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第三是不辜負港人的期待,帶領香港六百萬市民迎接廿一世紀的挑戰,實現香港經濟的持續發展,確保長期穩定繁榮。回首四年回歸路,人們高興地看到,董建華帶領特區政府和人民戰勝重重困難,忠實地履行了三大責任,實踐了自己的諾言,向中央、向港人交出了滿意的答卷。這一功績舉世公認,中央滿意,港人也滿意。

政績豐碩

 「民主派」以香港經濟差作為「反董連任」的武器,好像經濟低迷、失業率上升等都是特首的過失,然而任何不帶偏見的人都不會將「天災」說成「人禍」。

 正如很多社會人士所指出的,過去幾年董生做得很勤力、很辛苦。期間,香港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經歷了全球經濟衰退和內部經濟結構調整,港英政府遺留下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逐漸浮現,加上「九一一」事件的影響,香港經濟持續低迷,對港人、也對特首提出了挑戰。面對挑戰,董建華沒有像某些「民主派」那樣怨天尤人,而是義無反顧地迎接挑戰。

 港人支持董建華參選連任,因為他不僅能夠提出符合實際、富有遠見和扎實進取的治港理念與施政措施,而且能夠團結各界、腳踏實地去實現既定的目標。在五份施政報告中,他結合不同時期的經濟狀況和發展態勢,提出了遠近結合的施政重點和扎實進取的政策措施。儘管如董生所承認的政府在施政方面也有不足,但成功擊退「金融大鱷」進攻,穩定香港金融市場,加快教育和科技發展,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這些業績充分體現了特首善於駕馭複雜局面的領導能力,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品德高尚 胸襟廣闊

 董建華寬厚誠實,恪盡職守,具有親和力,是一個好人。這一點,連反對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可是他們卻依然反對這個好人參選,難道想找一個壞人來代替?有些人就又說,特首僅僅是一個好人還不夠。

 香港回歸四年多的實踐證明,董建華不僅是一個好人,而且能夠平衡各階層利益,團結和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具有領袖質素和人格魅力,是一個好特首。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陳永棋先生曾經說過:「香港太多政客、太少政治家,政客講話不需負責任,董建華對指責忍辱負重,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慢慢會作公正的評估。」確實,和那些有破壞、無建設、熱衷於「政治騷」的政客比起來,董建華不屑過多地表現自己,他把對祖國、對民族、對港人的深情厚愛,融入到默默工作中,只做事,不「做騷」,笑罵由人。

 回顧過去,董建華樹立了負責有為特首的形象,積累了豐富的管治經驗。面向未來,他在宣布參選的同時,明確提出了四項施政重點,承諾未來要建立起政府和市民的伙伴關係,來增加社會的和諧,來凝聚意志和力量,強調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爭吵,呼籲社會團結而不是對立,爭取香港整體的發展進步而不是後退。所有這些,既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描繪了美好前景,也展示了董建華廣闊的視野和胸懷。

香港需要董建華續擔重任

 香港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特首?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最近,熱心「求才」的徐四民先生,憑個人認識提出了合格特首的五項條件:一、必須與中央政府維持良好的關係,並且要取得中央政府的高度信任;二、必須是一位有道德修養的君子,為人處事正直、公正,盡心盡力為國家、為香港做事,不僅不能貪污,而且要將自己的私利放在一邊,任勞任怨;三、必須懂得經濟;四、必須了解國際形勢;五、必須善於傾聽群眾的呼聲,有一對聽得進不同意見的耳朵。這些條件是否確切和足夠,人們可能見仁見智,但如果以這樣的標準衡量董建華,他無疑是一位好特首。

 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的人,往往看本地領袖的缺點多、問題多,容易忽略他的優勢,只有站在客觀的角度,平心靜氣地從橫向、縱向比較中才能看出他獨有的魅力。有一個好特首,是港人之福。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