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2-26] 凝聚共識推動經濟轉型成功

楊孫西 旅港福建商會理事長

 現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於十二月十三日在千人大會上正式宣布參選連任後,社會各界和團體的代表紛紛前往其競選辦公室遞交支持簽名信,表現了支持董建華參選連任的主流民意,說明港人希望香港能夠保持施政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筆者以為,參選連任已不是董建華個人的進退問題,而是關乎香港前途和港人福祉的重大問題,董建華連任將有利香港經濟盡快地全面復甦。

 事實證明,特首董建華在第一任內,使香港順利實現了平穩過渡,「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得以貫徹實施,港人的自由生活方式不變,社會政治穩定,與中央政府的對港方針和鄧小平的偉大構想是吻合的。對此,國際社會公認,中央政府滿意,港人感到稱心如意,這也是董建華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亦使外國投資者對香港增強了信心。

 香港是個國際性經濟城市,能否抓住機遇,再創輝煌,主要端乎香港能否為本地和海外企業提供最有利的營商環境,保持香港最自由經濟體系的美譽,讓營商人士積極投身於中國這個高速發展的經濟體系。可以說,香港未來的發展,最終視乎香港能否採取正確的對策。董建華施政期間不僅對在港中資機構,也對全世界外商都能容納,給予均等的機會。因此,無論是港商或是外商都滿意香港的營商環境,對香港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據官方統計,每年海外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金額為四百億美元,其中有百分之五十五是通過香港來投資的,目前有三千二百間海外公司來港設立區域辦事處。這說明,董建華是一個在國際上享有一定威望,有能力與西方溝通,吸引各國投資的行政長官。

 早在當年的家族生意面臨危機時,董建華就能從容應對,解決難題,表現出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西方的經濟衰退和地產泡沫經濟爆破的衝擊。在艱難的情況下,董建華領導特區政府穩住了香港的經濟局勢,紓解民困,提高競爭力,推進經濟轉型,顯示出其處理危機的豐富經驗和高超智慧。香港目前面對全球性經濟衰退及經濟轉型帶來的困境,更需要一位敢於承擔、有經驗及有遠見的領袖人物,帶領香港走出經濟困局,董建華的連任將可確保香港經濟盡快全面復甦。社會穩定經濟才可發展,也才可以改善民生。香港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回歸歷程後,需要有一個較長期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來發展經濟,尤其在香港目前處於困難時期,更需要相對穩定的環境和連貫的政策,減少因主要領導人變化而出現的政策脫接造成的損耗,避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甚至貽誤發展良機。近五年來,在董建華的領導下,政府政策主要來自對香港社會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的研究綜合,實際上是從香港的長遠利益出發,在各種民意中找出平衡點,相信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利於香港整體經濟的長遠發展。

 應該看到,董建華擔任特首近五年積累了豐富的治港經驗,工作駕輕就熟,特別是經過近五年與公務員的磨合,已與主要官員配合默契。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任期間,他公私分明,一切從香港的整體利益出發,並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協調不同階層利益,若一旦順利競選連任後,就可以更好地施政,發揮香港優勢,帶領香港走出經濟困境。今後五年,是香港能否走向興旺的最關鍵的五年。行政長官連任一屆可保持香港施政政策方針的連續性,以順利完成其施政目標,提高投資者的信心。中國加入世貿之後,經濟高速發展,內地市場進一步開放。香港必須迅速提高整體競爭力,大力推動經濟轉型,才能贏得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董建華已洞察到世界經濟競爭形態的急劇發展,預見到香港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和制定教育改革、公務員體制改革、高官問責制、發展創新科技、推動中介服務業升級、發展旅遊業、加強同珠江三角洲的經濟聯繫等一系列經濟發展策略,這些工作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

 董建華在是次參選連任的演說中,亦明確地把施政重點放在四個方面:改革政府架構、務求施政與時並進;利用中國加入世貿,推動本港經濟成功轉型;努力為市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倡導自強不息、團結向上的精神。他還提出,在第二屆任內將實行高官問責制,改組行政會議,改革政府架構,強化地區改組,檢討諮詢制度等等。因此,董建華連任不僅有利於香港經濟繁榮,也符合六百多萬港人的長遠利益。毋庸諱言,董建華無競爭對手而自動當選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儘管如此,董建華的參選活動仍應當更加注重面向廣大市民,爭取更廣泛民意的認同,並通過參選凝聚社會共識,為第二任施政打好基礎。顯然,第二任行政長官如何組建「高官問責制」和統籌制定政策的班子也非常重要,關係到能否高效率地施政,能否贏得廣大市民支持、增強市民信心的重要因素。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