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2-27] 開發遠洋漁業
■新界社團聯會
隨著人口及消費的增長,漁業捕撈技術的提高,在海洋和漁業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海洋漁業資源的再生能力已不能隨之同步發展。再加上近年近岸海域生態環境遭污染,魚類繁殖、棲息、生長的場所遭到破壞,紅潮頻繁發生,令漁船的生產效益和漁民的收入幅度下降。
這兩年南海實施休漁期制度,數千艘漁船停泊在岸邊,漁民手停口停,生計受到重挫。這諸多因素,都迫使業界人士需尋找新的出路,顯示漁業需轉型才能生存。
本會經與科技大學海洋生物系對開拓遠洋作業的可行性展開探討,初步達成共識,認為本港的漁業發展,除卻現存的外海及深海捕撈,近海養殖之外,應走捕撈「由近到遠」、養殖「由淺入深」、加工「由粗變精」的方向,有能力走出已圍捕作業數十年的南海水域,向印度洋或其它水域發展,捕捉較大量的金槍魚(即吞拿魚),並「雙管齊下」行捕獲、加工一條龍運作。吞拿魚的主要銷售市場雖是歐美、日本,鑑於近期發生不少涉及肉類的問題,如瘋牛症、口蹄病、禽流感、雪卡毒、含哮喘藥豬肉等,令吞拿魚此類深海魚產品在本地亦大受消費者歡迎。
漁農業是本港第一產業,本會認為,要令有享譽百年漁港之稱的香港漁業「重振雄風」,政府應採取積極的扶助措施,例如,提供低息貸款援助漁民購買或改裝價值過百萬的鋼殼漁船出海、提供專業培訓(包括捕魚、保溫、航海、海上安全常識等),協助組織先行船隊,率先開赴印度洋,為業界作成功的探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