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2月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02-02] 文匯社評:提供「接口」 善用醫療資源

 醫管局本財政年度預計出現二億二千五百萬赤字,預期新財政年度仍有赤字。該局高層承認醫管局已經出現財政危機,並表示目前正與保險界洽商,希望引入保險機制,讓公務員可以自行選擇是否使用私營醫療服務,以減輕公營醫療負擔。

 實施公務員醫療保險計劃,不僅有助紓緩醫管局的財政壓力,而且有可能成為醫療改革的一個可行起點。估計政府每年撥款給醫管局為公務員提供醫療服務的金額高達二十億元,如果將此筆款項用作公務員醫療保險供款,就可為公務員提供多一個選擇,使公私醫療機構的資源得到平衡合理的運用。若這一步能成功跨出,便為公營和私營醫療機構提供了適當的「接口」(interfacing),從而改善二者的資源運用狀況,也有利於醫管局今後向全港市民推行醫療保險制度,令更多市民使用私營醫療服務,這將為目前猶如「一潭死水」的醫療體制注入改革的活力。

 醫管局成立之初,只吸納百分之八十五的病人,但隨著醫管局服務質素不斷提高,到公立醫院看病的人越來越多,今年會達百分之九十四,而公營醫療機構也越來越臃腫,政府的醫療開支則越來越龐大。另一方面,則是私營醫療機構越來越萎縮,到私家醫院看病的人跌幅超過一半。私人醫療市場式微,又造成越來越多的高級醫生滯留在公營醫療架構內,其高薪酬加重了公共醫療的成本。政府每年給醫管局撥款近二百億,員工薪酬佔總開支大約六成,單是醫管局五萬名員工本財政年度加薪,就擴大開支逾四億。若公營醫療機構如此膨脹下去,不但醫管局的赤字越來越大,而且也會惡化政府的財政狀況。因此,醫療改革看來是難以迴避的問題。

 回歸後特區政府曾一度因應本港人口老化、醫療成本急遽上升的趨勢,將醫療改革列為施政重點之一。過去五年,當局曾推出兩份諮詢文件,由於其中關於醫療融資的建議,涉及病人財政負擔的敏感問題,引起了較大爭議而擱置下來,再加上經濟環境惡化,衛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遂於去年年底表示,有關醫療融資的方案,起碼還要研究三至五年。

 但是,醫療改革問題無限期拖延下去,醫管局的財政危機只會一步步加深,政府的結構性財赤趨勢也難於扭轉。目前醫管局希望引入公務員醫療保險機制,應該是一個溫和而可行的改革措施。香港的醫療保險使用率偏低,二○○○年全港醫療投保達二十八億,賠償只是十八億。可見若實施公務員醫療保險機制,不僅可紓緩醫管局財政壓力,而且可搞活公營和私營兩個醫療市場。私營醫療市場重獲生機,滯留在公營醫療機構的高級醫生才有可能分流出來,才可能避免醫管局繼續膨脹。

 當然,醫療改革的長遠方向,應該是使有經濟能力的病人重返收費醫療市場,這才可以根本解決公私醫療服務失衡和遏止公共醫療開支過速增長的趨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