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3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新聞專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03-15] 財爺撰長文回應美報攻擊

放大圖片

 漫畫

 【本報訊】《亞洲華爾街日報》繼上周四在社論批評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宣讀預算案日,是「香港最黑暗日子」後,昨日再刊登評論文章,指責梁錦松提出香港地鐵及迪士尼計劃,是政府在適當時候介入市場的例子,還說梁錦松其實是想「混淆基建與企業的分界線,以把政府干預合理化」。對此,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天發表題為《還是讓市場來做主導》的文章予以回應。文章長約二千餘字,摘要如下:

 在七十年代的大部分時期和八十年代初,身為最受人尊重的香港財政司長之一的夏鼎基爵士,經常呼籲捍衛其「積極不干預」的經濟哲學。現在,當我發表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長的首份預算案報告後,我已承擔概述自己經濟哲學的任務,這一經濟哲學認為政府在經濟活動中應是「積極推動市場發展者」(proactive market enabler)。請註意我小心選擇的用詞:例如enable,它具有「為……提供條件」的意思,將它作為與「干預」一詞意思相反的用詞,在簡明牛津英文詞典中,干預表示「對任何事情的干涉,以便影響它的進程或問題」。但在我的哲學中,首先,「市場」獲得顯著的地位。

五方面推動市場發展

 三月七日,在「香港黑暗的一天」這一相當聳人聽聞的大標題下,《亞洲華爾街日報》聲稱,作為一個門外漢(我具有二十八年的私營機構工作經驗——作者註),我被選為財政司長,是為了清除香港公務員隊伍中對積極不干預哲學根深蒂固的偏好,這一哲學是夏鼎基和他前任郭伯偉創立的。四天後,該報又呼籲對此問題展開辯論。我對此樂於接受。

 那麼,我提出的「積極推動市場發展者」意思是什麼呢?首先,必須維持一種有益市場發展的機制框架(如法治、簡單稅制、平等競爭環境、法律和秩序、友好的營商環境)。

 第二,提供私人機構不會投資的基礎建設,例如機場、道路、學校及醫院等公共建設。第三,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及所需的資源,以提高我們這個大城市的質素,這包括投資教育及吸引海外人才到香港。第四,確保透過多邊及雙邊經濟及貿易談判,並參與相關的經濟及貿易組織,為我們本地的企業提供更有利的市場環境。

 第五,有需要採取適當的措施,確保一些私人機構無意投資但卻對我們整體經濟有益的計劃,可得以進行。

 我不認為我點出四個推動未來經濟增長的領域是犯了根本上的錯誤,正如我在財政預算中所講,在這四個包括金融服務、物流、旅遊、製造業及專業服務的領域中,我們不是要選出任何勝利者,我們只是要簡單地認識到,這是我們未來市場發展的方向、我們擅長的路線以及未來發展所倚重的層面。

 讓我舉幾個例子說明積極推動市場發展(proactive enabling)如何締造今日的香港。地下鐵路是個好例子。地鐵於一九七九年通車,相信當時的香港人也記得,是Sir Philip撥出所需公款成立地鐵公司及興建鐵路。時至今日,沒有人會爭議那是明智的決定,或相信沒有地鐵,香港這個地方會更好。機場的情況亦然。

政府參與越少越好

 最後,對於有指本人傾向市場干預及強勢政府的社會主義政策,我實在感到困惑。假如我的預算案示意香港的自由市場到了盡頭,這真是香港的黑暗日子。不過,事實並非這樣。我的財政管理政策的基礎,是減低政府參與經濟的程度,繼而讓私營企業擔當更加重大的角色。政府參與越少,政府越好。

 在二零零二至零三年度,公共開支佔本港經濟的比重上升至百分之廿三。將該比重在未來五年降低至百分之廿是我的目標。降低公共開支的經濟比重,可讓私營機構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而私營企業有更大能力促進創造力、提供經濟動力及創造就業機會。

 換句話說,創造條件讓市場主導。讓我們展開有關的辯論。

美報批梁 株連本報

 【本報訊】(記者 邱萍菲)《亞洲華爾街日報》一周內連續三次炮轟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又指《文匯報》在預算案公布前四日,已率先披露其即將宣布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的有關內容,顯示梁錦松與香港「左派」陣營的關係密切,云云。對此,有學者指出,不少報章都有就財政預算案做出猜測,有些也相當準確,但並未惹人猜疑。追根究底,《亞洲華爾街日報》的猜測與《文匯報》的政治背景有關。

 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副教授蘇鑰機表示,《亞洲華爾街日報》做出有關梁錦松與《文匯報》關係密切的猜測,是基於報館的政治背景。不過,有關的報道指梁錦松在讀書時便已經「左傾」,是說得太遠,立論薄弱。他又指出,其他報紙也有就預算案做出各種猜測,其中也有一些報紙的估計相當準確,但並沒有人就此做出任何評論,而矛頭直指《文匯報》,有可能是因為《文匯報》的政治背景。他認為,有關評論只是《亞洲華爾街日報》的「大膽推斷」。

 蘇鑰機又表示,如果有關評論是錯誤的,可以借此機會拿出來供大家討論,梁錦松可以反駁,《文匯報》也可以做出澄清。

梁錦松闡釋政府新定位

 【本報訊】(記者 王燕平)對於《亞洲華爾街日報》接二連三的批評,梁錦松昨日在香港總商會午餐會上作專題演講時用了頗長的篇幅作出回應。他強調,在預算案中對政府角色的新定位,並非主張干預市場。

 梁錦松重申,他是自由經濟的忠實擁護者,但自由經濟不代表政府就要變得被動和遠離市場。他說,即使是提出「不干預政策」這套哲學的夏鼎基,在總括其精髓時亦用了「積極」這兩個字,意思是強調當政府面對一個干預市場的建議時,不會簡單地回應指這一建議一定不正確。

 梁錦松指出,他在預算案中提出政府積極推動市場發展這個理念,是一個比較準確的描述和反映政府過去幾十年所扮演的角色。他說:「我不會從中挑選優勝者,我會把市場留給市場的參與者。我沒有意圖讓政府官員去干預商界的運作。但如果有人覺得是這樣,我樂意和他們討論。」

 梁錦松說,他的出發點是,致力推廣自由市場和證實其預算案——可以將公共開支削減至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或以下,以及在精簡公共架構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官僚作風和對私營企業的規管。

 梁錦松表示,他不會因為把政府角色定為積極推動市場發展而道歉。「如果有誤解,可能是因為我在作深入解釋時提及在私營機構未能對一些符合香港整體經濟利益的項目作出投資時,政府可以考慮推動。」但這並不代表政府會盲目地開展一些可能令公共財政持續消耗的項目。

 他說:「容許我提一個假設性問題,如果我們不投資教育,今日的香港會變成怎樣?如果我們不改變課程和改變教育年輕人的方法,我們將會失敗,慘痛地失敗。因此,我相信政府應該掌握香港經濟的宏觀發展和提供必需的支持。」

議員:「親中」何罪之有?

 【本報訊】(記者 施立偉)來自不同界別的立法會議員批評《亞洲華爾街日報》對梁錦松的指摘言論是無理取鬧,無中生有,難以令人信服。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梁富華說,事實上不少西方國家政府在有需要的時候,也會進行一些市場干預的政策,真不明白《亞洲華爾街日報》為何只批評香港政府。

 對於《亞洲華爾街日報》指梁錦松是一位「親中主流分子」的言論,梁富華對此言論十分反感,他說,香港已經回歸祖國四年多,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市民及政府官員「親中」正確,不「親中」才不正確。梁富華批評《亞洲華爾街日報》作為西方的傳媒,不僅對香港的實際情況不了解,還抱著冷戰時期的舊思維方式對香港指手劃腳。

 商界立法會議員許長青也指出,香港已經回歸祖國四年多,特別是中國近年經濟的高速發展,香港更加要依靠內地,充分發揮香港獨特的優勢,才能加速經濟的復甦,所以,梁錦松更加要「親中」,才能更快帶領香港走出經濟的低谷。

 九龍東民選立法會議員陳鑑林說,自《亞洲華爾街日報》發表這些言論後,令自己對這份報紙的看法完全改觀,因為它已經脫離了作為一份獨立、專業的財經報紙應有的分析客觀立場,而是利用自己的身份達到政治干預的目的。

學者讚賞預算案新思維

 【本報訊】浸會大學經濟系主任鄧樹雄撰文分析梁錦松的財政預算演辭說:「積極不干預主義」在香港也不易落實,特別是當八十年代初夏鼎基退休後。

 例如一九八三年的銀行地產風潮及港元暴跌、一九八七年股災停市,均顯露對金融業監管不足,以及七十年代後期和八十年代初期的雙位數字通脹率,及行業壟斷問題,與「積極不干預主義」要求的干預(監管)目標背道而馳,充分暴露「積極不干預主義」缺乏前瞻性。

 「積極不干預主義」意味小政府及市場主導經濟發展,成為港府負責財經官員的施政哲學和不幹實事的藉口,難怪七十年代後期由夏鼎基主導的工業多元化運動,也在八十年代淡化得無影蹤,可惜夏鼎基退休後沒有撰文討論這一揚名四海的主義。

 特區政府正面對非常嚴峻的政經環境,解決就業問題是需要新思維的,梁錦松的預算案是個好開始。究竟這是新的政策導向,抑是把現行的政策正名?二十多年來的預算案多迴避涉及基本的原則性問題,頗為沉悶,這次梁錦松初試啼聲、一鳴驚人,令人側目。

商界盼政府多相助

 【本報訊】(記者 梁悅琴)事實上,商界人士多希望政府能為市場多做些事。渣打銀行董事兼香港區總裁王冬勝表示,希望政府能鼓勵更多中國內地的資金來港,增加本港的金融產品,將法律及銀行體制推向國際化,使香港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他又認為,預算案中政府發出訊息,業界便開始集中注意力發展四大行業,政府稍後再作相應配合,並預期短期內應有不少由政府帶頭的業界與政府的磋商出現。

 新鴻基地產副主席郭炳聯表示,希望政府可以幫助香港及內地溝通,為商界爭取利益,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的旅遊、金融、物流中心,他有信心政府可以幫助商界爭取利益。而匯豐銀行總經理柯清輝表示,作為銀行界自然會希望政府可以代表香港銀行界,要求內地開放步伐加快,令兩地可自由地競爭及互補。

「傳媒春秋」每周一選評選結果

 香港電台「傳媒春秋」上周的「每周一選」以「財政預算案預報」為題,評選在財政預算案發表之前,對預算案內容預測最準確的報章,由本港傳媒界的專家學者和資深從業員組成的評審員評選出來的前三名分別是:成報、明報、東方日報。

 日  期:8/3/2002播出

 選  題:財政預算案預報(6/3/2002)

 冠  軍:成報

 亞  軍:明報

 季  軍:東方日報

 參選報章:明報、文匯報、星島日報、蘋果日報、太陽報、大公報、東方日報、HKimail、香港商報、新報、SCMP、經濟日報、成報、信報

 評審員名單:吳志森、梁麗娟、趙來發、蘇鑰機、魏永征、鄭漢良、張玿于、冼偉強、劉銳紹、羅少蘭、李子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