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31] 海天片羽:梁啟超眼中的珠三角放大圖片
1898年光緒皇帝與康有為(右)、梁啟超(左)的合影。
張 華
隨著中國入世、「長三角」經濟迅速崛起,尤其是由於今年以來,香港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呼聲日高,粵港兩地加強合作的步伐,終於明顯加快。大珠三角區域經濟的雛形和巨大潛能,日益顯現。
珠江流域古稱南越,自秦始皇遠征嶺南之後,方才歸入中華版圖。珠江流域不但河道密布,水運得天獨厚,且得海上絲路之便。人民素擅經商貿易,早於唐宋年間,廣州的航線已經從波斯灣擴展至東非,被稱為「廣州通海夷道」,途經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國際航線。此間百姓,向富冒險開拓精神,自唐代起就已經有人移居海外,並將故鄉稱為「唐山」。廣州一帶古語中「住唐」、「住蕃」、以及現今還常用的「半唐蕃」等字眼,就是自那時流傳開來。
明末意大利人利瑪竇自澳門入粵,將基督教、西方醫術、天文學、西洋火砲等西方科技文化以至宗教傳入中國。鴉片戰爭之後,大批華人自華南一帶出國,吸收了當時先進的西方文化。晚清痛失香港主權,更大大加快了中國人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從而推動自身變革的速度。因而可說千載以來,珠三角就是中外溝通的橋樑,嶺南文化亦由此而成為中華文化中最活躍、最積極吸收外來養份,最具外向性和包容性的一支。中國近代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如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廣州起義等等,都發軔於此間,豈屬偶然。
早在一百多年前,廣東思想文化巨人梁啟超就預見到珠三角在中國,以至整個東方文明史上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必將崛起的光明前景。他在題為《世界史上廣東之位置》的文章中,從人類地緣文化和國民性的角度,透視了珠三角的戰略地位。他寫道:「拿一個北極投影的世界地圖來看,全球被清清楚楚地劃分為內中外三個部分。我們可以看出,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幾乎都集中在內圈。更值得注意的是,內圈的西北角,處於東西交接地的是北美,內圈西南與北美相應的,正是東北到東南亞海岸線,其中心點就在珠江口」!
梁啟超因此而得出結論,全球各民族的交通競爭,最重要的地點只有十餘個,廣東正是其中之一。在西方文明史上,處於關鍵地位的是腓尼西亞(Phoenicia,今人多譯為腓尼基),位於今黎巴嫩、敘利亞和以色列相鄰地區。梁啟超指出,該處之所以重要,乃因其處於小亞細亞、埃及與希臘三種文明的交匯處。而在東方文明史上,與腓尼西亞地位相似的地區只有廣東。梁啟超認為,廣東地理位置天然優越,為世界交通第一要道。廣東人(實指大珠三角地區居民)性格活潑,進取冒險性強,對外敢「冒險犯難,大長南天」。他甚至大膽預言:如果早在明清之際,廣東能得中國政府大力扶持,對外拓展,那麼到了清末,東南亞各國「當無歐洲插足之地」。回顧歷史,我們不能不嘆服於梁啟超一個世紀前驚人的洞察力。同時也不由得捫心自問: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珠三角能不能再一次抓住歷史的機遇,為中華騰飛於世界作出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