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8月2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08-24] 文匯社評:政府須控制「地」出多門

 香港新樓盤雖出現認購熱潮,但熟悉行情的地產界人士指出,住宅地皮已出現了供應過多、積水難消的局面。李兆基先生更認為,目前市場上積壓待售的住宅單位供應起碼兩年才能消化完畢。

 政府和公營部門推向市場的土地出自八個渠道,「地」出多門。公屋、居屋、農地轉住宅、工廠轉住宅、船廠轉住宅、地鐵上蓋地、九鐵上蓋地、政府公開賣地等。補地價為地產商取得土地的主要來源,所以,政府雖減少賣地,市場供應量仍沒有減少。每年五千個居屋的推出,更加同私營地產商爭奪市場。最近,地產商為推銷存貨,在西九龍、馬灣、東涌大劈價,努力促銷,已形成了樓價下調的壓力。樓價不斷下調,造成的殺傷力極大,一是使更多新任業主變成負資產,二是使更多的正在供樓的中產階級失去消費意慾,三是使銀行的按揭資產變壞,使二手樓市更加淡靜,難以進行買賣,磚頭變不了現金,四是裝修、建築業失業率更高。

 香港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已經很弱,若此時再提出改變土地樓宇用途的建議,將會對虛怯的地產市道帶來巨大的打擊。上次港交所的「五角除牌」諮詢文件,引起了細價股的股災,便是漠視了市場人心脆弱而魯莽行動的結果。前車可鑑,地產領域絕對不宜再有新建議出台。

 近日,有人建議將工廠大廈變為住宅用途,以免工廈空置。這種建議出發點雖好,但卻對地產市道缺乏全面評估,不知道此舉之殺傷力有多麼嚴重。目前,荃灣、大窩口、葵涌、觀塘、新蒲崗、港島南區都有許多工廠大廈空置,如果允許變為住宅,將等於四至五年的住宅供應量,勢必加劇供過於求的局面,樓價將會再大跌。政府最近才採取了減緩地皮供應的政策,更加不宜考慮將工廠變住宅的建議。這猶如江河水漲到了警戒線,再突然在上游水庫放水排洪,下游焉能不成災?

 事實上,香港住宅地皮供應門路太多,亦反映了管理體制的弊端,住宅地供應牽動千家萬戶利益,是敏感性的商品,一定要有宏觀集中的調控機制,「一個針孔」處理,不能讓下面的部門根據本單位的好惡利害作出處理。兩鐵近日都在批出上蓋土地計劃,以便資金回籠,加快鐵路新線的建設,降低利息開支,從公司運作而言,無可厚非;但從小局出發的推地步驟,未必同政府穩住樓價的總政策相配合。理想的辦法,是由兩鐵發行零售債券籌措建設基金。

 當前,保持樓價穩定,有利保住香港經濟元氣。所以,政府宜統籌當前各種可能推出市場的土地數量,避免供過於求情況加劇。要做到令行禁止,才可以在不景氣中鞏固市民對土地供應的信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