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8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08-28] 文匯社評:粵港合作一要務實二要加快

 二○○二年粵港台經濟合作論壇昨天在香港開幕。行政長官董建華在致辭時指出,這次論壇的目的,是要加強粵港兩地政府和兩地企業與台商的溝通,進一步改善珠三角的投資環境,鼓勵更多的台灣企業利用香港與珠三角的優勢,加強投資和擴展業務。

 粵港台經濟合作,關鍵在於粵港合作,只要粵港合作能夠務實展開和加快進行,粵港台經濟合作就可進一步深化,組成「三點一線」的區域經濟,將廣東的製造業能力、香港的金融和專業服務優勢,以及台灣的資金技術,互相融合在一起,在優勢互補中共同提升競爭力。

 香港與珠三角地區人口總計約五千萬,在二○○○年兩地的GDP總值達二千五百億美元,佔中國內地GDP總值的四分之一,名列世界第十九位。如粵港加快合作,可推動粵港經濟成功轉型,吸引更多台灣企業前來該區域投資,在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但是總起來看,粵港合作的進度,與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及兩地企業和民間的迫切要求,相差太遠,也相當令人失望。粵港合作基本上停留在「講完再講」和「講多過做」的務虛階段,白白浪費了四、五年時間。

 推動粵港合作,首先要擺脫務虛狀態,進入務實狀態。粵港雙方特別是香港方面要從拿不出方案、基建進展和處事緩慢狀態,進入「又講又做」和「少講多做」。在「一國兩制」方針下,對於粵港合作,廣東省或存有「干預香港事務」的顧慮,所以香港應該更積極和主動一些,香港應該更多地提出具體的合作計劃和項目,這樣廣東省就可以進行積極的配合。如果香港「年年歲歲只會講,歲歲年年仍依舊」,就可能在周邊區域經濟迅速崛起的形勢下被邊緣化和陰乾化。以吸引台資為例,雖然台灣企業在內地的投資三分之一在廣東,而且台商對珠三角的投資仍在持續增加,但目前台商對長三角的投資已出現直線增長的勢頭,長三角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積聚海外資本,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新磁場」,粵港經濟若不進入務實性的合作狀態,珠江三角洲的發展後勁將不如長江三角洲,此消彼長的趨勢就不可避免。

 其次,粵港合作要加快。過去一年,粵港合作雖略有進展,例如展開了落馬洲口岸和羅湖口岸的改善工程,通關時間亦略有延長,但整體上的進展仍然緩慢。特別是港深關口人山人海和貨櫃車長龍逶迤的情況日愈嚴重,「過關之難難於上青天」造成了粵港合作的瓶頸效應,加大了香港經濟成本,嚴重制約了香港在內地與世界經濟之間及兩岸經貿之間的中介功能。所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粵港合作在時間和效率方面,對香港經濟復甦和轉型意義重大。粵港合作之所以發展緩慢,香港對廣東方面的合作建議回應遲緩是其中一個原因。例如在合作發展高科技產業和兩地交通銜接方面,廣東方面都曾經提出過一些互補互利的合作計劃,但卻得不到香港的迅速回應,遂使有關計劃擱淺或拖延,其中有的計劃廣東也不可能停下來等香港。「急驚風遇慢郎中」的合作方式,只會延誤香港經濟發展的時機。

 粵港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中,應抓住國家「入世」的契機,加強優勢互補,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加快經濟融合,突出區域優勢。粵港合作要取得進展,一要務實,二要加快,「只講不做」和「講多做少」的狀態,應該迅速改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