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8-31] 副刊釆風.百家廊:摩托車的轟鳴
白 樺
河口是紅河告別中國進入越南的一座邊城,曾由於一九○八年三月革命黨領袖黃興在這裡的一次失敗起義而聞名遐邇,如今已經很現代化了。清晨八時,邊防站的官兵們在口岸舉行升旗儀式的時候,公路大橋的南端集聚著數以百計的越南邊民。他們知道,在中國國旗升上旗杆的頂端以後,口岸的閘門就打開了。越南邊民蜂擁而進,推自行車的、擔擔子的、提口袋的……還有手裡抓著一疊人民幣的。他們大部分都是來中國這邊賣水果,然後再買些中國工業品回去的商販。我在到達河口的第二天的上午,就參加了一個四人旅行團,由河口的國際旅行社把我們交給了越南老街的旅行社。旅行社的導遊小姐讓我們上了一輛日產豐田七座的旅行車,就駛出了塵土飛揚的老街,向河內進發了。導遊小姐用漢語自我介紹說:「我是你們的導遊,請諸位就叫我阿蓉好了,蓉是芙蓉的蓉。從老街到河內是三百八十公里,途中沒有公廁。哪位要方便的時候,請對我說:『阿蓉!我要唱歌了。』我就會讓司機停車,你們就可以找一個背靜的地方『唱歌』了。」她還告訴我們:「這條公路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建的,所以它的原名叫:友誼路。後來又改為七號公路。」我脫口而出:「是在中越戰爭的時候改的嗎?」阿蓉連忙說:「中越之間沒有發生過戰爭,只有過矛盾。矛盾之後,我們還是同志加兄弟。」我知道我失言了,半晌沒有說話。在中途停車午飯以後,我向全車旅伴講了我和那位越南女游擊隊員玉娘的故事。阿蓉大睜著眼睛看著我,說:「是嗎!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吧?」我回答說:「不很久,只有半個世紀。」
這條多年失修的公路很窄,也很顛簸。雖然在越北汽車很少,越接近河內卻越擁擠,越來越多的摩托車就像夏天雷雨前池塘上空群飛的蜻蜓,好像隨時都會衝撞到我們的汽車上。他們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日產摩托,也有是中國製造的。從北方崎嶇的山路,到越南首都河內市中心,交通警察對摩托手寬容得讓人瞠目結舌。摩托車的後座上,不僅可以攜帶超過自身面積、高度一倍以上貨物,還可以攜帶一隻一歲大的小牛,我真佩服這些摩托手捆紮物件的本領。河內簡直就是一座摩托的海洋,幾乎每一輛摩托都帶著人,往往是一家大小。有一輛摩托,除了女摩托手之外,還搭乘了五個大大小小的孩子。即使像我這樣有過五十年駕駛摩托經驗的人,看到這些同道,也觸目驚心。他們的勇敢和技巧,使我想起戰爭年代越南突擊隊員對殖民者前赴後繼的衝擊。在整個三百八十公里的路程上,我們遇到三次摩托車與汽車相撞的事件,說明無論多麼高超的技術,也不能萬無一失。如果有人問我:在越南北方,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摩托的轟鳴。可如果沒有這些摩托車,不是又太寂寞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