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8-31] 文匯社評:要真正復甦 須有新招數
特區政府昨日公布今年上半年經濟報告,外貿數字顯著上升,香港經濟今年第二季比去年同期錄得百分之零點五的實質升幅。政府調高全年香港經濟增長的預測,由原先的百分之一調高至百分之一點五。
這是名義上的、恢復性的經濟回升。實質上,香港經濟表現還談不上真正復甦,第二季增長百分之零點五,比原來預測經濟增長百分之一點五為低,去年同期香港錄得負增長,基數很低,所以今年第二季稍為恢復,立即形成正增長。香港的投資和消費依然十分疲弱。香港三分之二的人口從事內需業務,收入並無增加,恢復性的轉口增長,對多數市民生活的改善幫助不大。
香港整體出口增長,主要由於中國出口商品貿易額上升,轉口貨物大量增加,所以提高了香港的經濟增長數字。香港的服務出口上升百分之八點六,主要是由於旅遊業表現出色所致。本港出口商品輸往傳統市場近月已有改善。香港的進口遠大於出口,有形貿易赤字上半年為二百八十八億港元,相當於進口貨值的百分之四;然而無形貿易盈餘上半年顯著增加到六百九十一億元,相當於服務輸入總值的百分之七十五。事實說明,發展旅遊業、出口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和資訊創意行業,這正是香港的優勢行業,將來大有前途。中國因素仍然是推動香港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加強與內地經濟合作,方向完全正確。
雖然整體經濟數字略有上升,然而香港通縮仍然嚴重。私人消費今年第二季實質下跌百分之二點四,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實質下跌百分之一點七。很明顯,香港投資者和消費者對前景信心不足,一不敢投資,二不敢消費。主要原因是,香港的營商環境欠佳,成本太高,優惠措施太少,與鄰近地區的競爭力相比較,處於下風;中下階層失業率上升,收入減少,房地產貶值。這種情況不改變,香港就會像日本一樣陷入十年徘徊不前的痛苦局面。
世界經濟一體化,使世界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區直接競爭。發展物流運輸業是降低成本、增加客源、擴大銷路、提高競爭力的有力手段,但恰恰在物流發展的問題上,香港仍然採取泡沫經濟時期的經營手法,惜土如金,沒有任何優惠,又沒有具體的產業政策,與內地相通的關卡不暢,航空貨運政策保守,增加了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人為製造了劣勢。
相反,鄰近地區的政府,對於信息服務業和物流供應鏈業,不同形式地給予稅務優惠和地價優惠,扶助本地區的物流業迅速發展,搶佔先機,從而帶動了投資勢頭。香港絕對不可以「一本通書睇到老」,在經濟上升時期,政府採取不干預政策是對頭的;但是,到了經濟全球一體化,國際競爭激烈,香港經濟走下坡的時期,就不能繼續採取不干預政策。大家可以看到,美國對本國的產業和出口,一樣採取或明或暗的補貼政策,東南亞的對手也一樣採取扶助政策,香港沒有新的招數,又自己綁著自己的手,必然要處於捱打狀態。
為什麼香港突然間感到缺乏動力,對經濟疲弱狀況束手無策?原因是香港對於新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無適應力,也沒有變招求勝的部署。香港的人口素質和教育水準低於對手;移民政策不利於發展新經濟行業;稅務政策不利於吸引外資到香港發展新經濟行業;勞工政策和法例與新經濟發展形態格格不入;立法會的政客沒有為改善營商環境吸引投資出力獻策,反而採取了大量增加成本的干預行動。
香港要經濟復甦,必須要有吸引投資的新招數,必須要有鼓勵降低成本的各種政策,必須要有融入內地廣闊市場、加強兩地合作、使投資者看到前景的重大方案。各界人士展開討論,集思廣益,此其時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