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9月1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09-10] 文匯社評:調查「仙股事件」重在制度建設

 備受關注的「仙股事件」調查報告書,昨夜已向政府提交。我們認為,調查和處理「仙股事件」應該重在制度建設。社會各界應該共同努力,通過妥善處理「仙股事件」,為營造具有建設性的問責文化開一個好頭,要注意防止將問責文化變成「落台文化」。

 重在制度建設,首先是要完善港交所及相關架構的運作機制、程序及其制度,改善香港股票市場的運作,提高香港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確保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仙股事件」之所以出現,關鍵是由於港交所推出諮詢文件的機制和程序出現問題。這樣有重大影響的諮詢文件,港交所董事局沒有討論,政府的有關部門沒有審閱或備案,市場人士也沒有足夠的參與。專責調查小組的責任就是要就港交所當時發出有關上市資格及除牌程序的諮詢文件進行獨立調查,研究有關草擬及制定新政策或修訂港交所規則和規例的現行程序,包括諮詢業界和公眾的過程,提出所需的改善措施的建議。我們關注調查小組的報告書,首先要重視報告書所查出的現有機制和程序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重在制度建設,還要重視吸取「仙股事件」的教訓,推而廣之,完善政府各部門及有關機構的諮詢機制和程序。過去,香港在諮詢方面出現的問題並不少。例如,去年初,政府有關部門及立法會由於缺乏足夠的諮詢,匆忙通過「版權條例」,將影印報紙、書籍的行為刑事化,非常擾民,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彈,有關方面隨後不得不暫停實施。再如,去年八月,擴闊稅基諮詢委員會在經濟環境困難、市民承受巨大減薪裁員壓力的情況下,推出十三項加稅及增收新稅的建議,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然而,這些事件當時只是吵鬧一陣後就不了了之,並沒有對有關的機制和程序進行認真檢討。檢討「仙股事件」應加強制度的建設,做到吃一塹長一智,藉這次機會檢討並完善相關的制度。

 由於「仙股事件」是問責制實施以後出現的一個重要事件,社會希望看到政府通過對有關事件的處理,逐漸建立一種適合香港的問責文化。我們認為,香港需要的問責文化,應該是一種建設性的問責文化;是官員勇於承擔責任,謙虛謹慎,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文化;是善於吸取教訓,放下架子,糾正缺失,改進工作的文化。問責文化絕不是「落台文化」。那種出現問題就要求「人頭落地」的做法,如果不是一種非理性的「洩忿」,就是一種別有用心的「拆台」,並不是正常健康的文化,其政治方向是反對高官問責制的實施;在事實面前,也不是恰如其份地分清不同人士的責任,而是無限上綱,想把人整垮。這只會使願意為香港服務的人才對擔任官職視為畏途,對港人治港事業沒有建設性,對香港是無益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