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9月2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09-28] 經濟闖新路不應只靠地產

■陳婉嫻 立法會議員

 近日行政長官和財政司司長先後發表穩定樓市的言論,說除了穩定樓價之外,還要將樓價推高一點。有發展商即時調高樓盤的售價。

 香港人過去在樓市上太易賺錢,已忘記了做些甚麼才是真正有利香港長遠的發展。香港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的原因,是不少資本投入本地各行各業,工商業的活動都很活躍,以生產來帶動香港的經濟發展,聘用大量本地工人。整個社會因有商機、有工作,人人有發奮的目標、有努力的方向,為香港的經濟帶來無窮的動力。

 然而回歸前,樓市因各種因素而出現不健康的炒買炒賣,賺快錢的風氣瀰漫整個社會,其他行業備受影響,不少商人再不願動腦筋去投資工商業生產。近日發展商眼見樓市一跌再跌,就四出游說政府托市,讓他們繼續賺「易錢」,政府軟著陸的政策亦因此動搖。

 早前多個樓盤以低價為號召,價格挑戰居屋價,這些都是宣傳伎倆。例如某深井新樓盤開售,以二千元呎價為號召宣傳。報道即以開價低於二手樓盤一成為重點。但以二千元呎價出售的單位只有十八個,發展商預計這次推出總數八百多個單位,呎價在四千五百元左右。這十八個單位,佔總數約二點幾個百分點。用新盤價屢見新低作宣傳,一方面是促銷手法,另一方面是混淆視聽,乘機指居屋與私人市場爭客,向政府施壓停售居屋。

 樓價的確有下跌,根據政府資料統計,樓價在過去一年下跌了百分之十三,達到十年前的水平。筆者也不希望樓市一跌再跌,以免加劇負資產的情況。但從另一面看,樓價比九七年高峰期實在合理得多,符合打工仔的購買能力。況且,樓市下跌的幅度,並不是發展商生死存亡的關鍵,他們只是比從前賺少一點、難賺了一點罷了。

 另一個冠冕堂皇的托市原因,是樓價下跌導致通縮,托市有利改善通縮情況。樓價下跌的確是通縮的原因之一,但並不是全部。通縮是因為市民對經濟前景沒有信心,工作不穩定,擔心自己會失業,積穀防饑不會輕易花錢;而因為供樓而無餘錢消費,也是通縮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即使政府托市,樓市也不一定會升。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分析樓市下跌是由於失業率高企、通縮持續及發展商促銷存貨,供應過量。在這個客觀的環境下,即使政府出口、出手,都無法推高樓市。

 有商會聯同大學發表報告,要求政府訂定優惠政策,讓他們重新在港投資,發展工業,雖有人抨擊他們回來只為回港取優惠,但當中有不少人是有意發展實業的。當局對地產商的訴求坐言起行,出口、出手托市;對於務實經營工貿生產的廠商的訴求,為何到今天仍置若罔聞呢?

 托樓市是否改善香港經濟的唯一途徑?筆者並不同意。香港在九七前的樓價瘋狂上升,雖帶動著社會一片虛幻的繁榮,但泡沫一爆破,令香港重重受創。在痛定思痛後,政府、商人理應多花一點心思、多費一點精力,腳踏實地,將樓市高峰期所累積的財富,發展一些對香港長遠有利的工商業,投資在真正的生產上,才可帶動經濟,才可創造職位,才能為香港經濟闖出新路向。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