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05] 文匯社評:合併方向正確 適應轉型需要
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昨天宣佈中文大學及科技大學將在二○○五至○八年度完成合併,並表示教統局與教署擬在明年一月合併。
這既是合併,也是改革。合併過程中涉及到架構的調整、人員的安排,等等。政府下決心推動這件事,顯示了一種改革的氣魄。這種改革的決心是大眾樂於見到的,也是香港擺脫困境所非常需要的。李國章坐言起行履行問責制局長的職責,再次顯示問責制確實有利於改變過去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現象,有利於掃除故步自封、因循苟且的官場習氣。市民歡迎這種革故鼎新、開拓務實和與時俱進的新思維、新作風和新氣象。
教統局與教署合併,將取消五個首長級職位,這可精簡疊床架屋的機構,減少繁文縟節的程序,提高效率,節省資源。局署合併後,將可達致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要求每個政策範疇節省百分之一點八的要求,有利減輕政府成本和財赤壓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兩間大學合併的方向。李國章希望合併可凝聚力量,將兩所大學發展為世界級一流的大學。我們認為,這個方向是正確的。
本港大學合併乃勢在必行的改革。目前本港已經有八所大學(香港教育學院將於兩年後升格為大學),因政府過去奉行按學生人數撥款資助模式,這種「大鍋飯」制度,僵硬死板,缺乏競爭性,改革無從談起。教資會報告書提出大學之間應建立學生互動上課的渠道,以避免一些學系過分重疊而浪費資源,這實際上是要促成高等教育的市場機制,通過擇優汰劣,使缺乏競爭力的大學或學系因學生的流失而關閉,最終促成大學走向合併。但通過市場淘汰促成合併,殺傷力太大,並會浪費資源,拖延本港高等教育改革良機。主動合併,可減低震盪,善用資源和爭取時機。
實際上,英國、美國、挪威、瑞典及荷蘭等都有過不同形式的大學合併。近年台灣參照加州大學系統籌組兩個大學聯盟,內地一些大學也進行合併、轉制等改革。從外國以及內地和台灣的經驗看,大學合併可帶來以下好處:一、為朝世界級一流大學目標邁進,通過合併達成優勢互補,以便培養和吸引高質素人才,增強競爭力,是一條較快的途徑;二、合併可使大學更具備規模,集中資源提升成本效益;三、可通過合併過程檢討利弊得失,進行教育改革,特別是促進本港大學教育結合經濟轉型和發展,以及加強與外地大學的合作。
在上述三個方面,美國的大學教育是較成功的。例如在吸引人才方面,現在美國的留學生已超過四十九萬,約佔世界留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外國留學生大量進入美國,進一步充實了美國的「人才儲備庫」。為吸引優秀學生留居美國,美國對他們實行「綠卡制」,給予入籍優惠,結果外國留學生學成後約有一半定居美國,成為美國人才和科技創新的最大優勢。又如在大學教育與經濟發展結合方面,僅在矽谷,就有斯坦福大學、伯克萊大學和加州舊金山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學,在科研方面發揮牽動美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作用。
凡是國際大都會,都薈萃了世界級的一流大學。香港要成為亞洲國際都會,香港的大學就必須朝世界級一流大學目標邁進,以發揮培養和吸引高質素人才和牽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作用。香港的高等教育還應該改變與經濟發展脫節的弊端,在研究方面應緊密結合經濟發展,特別要結合珠三角製造業的發展,與內地大學和科研合作,發揮牽動珠三角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作用,促進粵港經濟融合和香港經濟轉型。中文大學及科技大學的合併方向,作為本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適應了世界潮流和香港經濟發展需要,港人樂見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