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0-10] 文匯社評:加稅須慎重

 財政司長長梁錦松昨天表示,財赤問題要徹底解決,但仍存在「兩個變數」,分別是地鐵第二批股份發售情況及賣地情況,而政府將堅持開源節流,節流方面包括檢討綜援及削減公務員的數目,在開源方面,政府則會在不影響經濟的情況下,考慮開徵新稅的可能性及調整政府收費。

 政府已經連續四年出現財赤,今年頭五個月的財赤已達五百六十億。若龐大財赤趨勢繼續下去,現有的三千六百多億財政儲備,幾年之後便會告罄,因此財赤問題必須徹底解決。但是,若把解決財赤寄託於地鐵股份發售及賣地這兩個變數上,並不可靠,在股市和樓市低迷兼且通縮持續的情況下,地鐵第二批股份發售及賣地的收入絕不樂觀。而且,不顧市道低迷發售地鐵股份和賣地,只會令股市和樓市雪上加霜。況且,結構性財赤已經形成,靠出售政府資產非長久之計,政府資產有限,賣少見少,根本無法長久填補財赤。在經濟轉型的情況下,賣地以及相關收入,也難於回復地產狂潮期佔庫入約四成多的水平。

 因此,特區政府和整個社會都要認真面對開源節流的問題。對此,我們認為,有三個問題是應該關注的。

 首先,要防止出現「因加得減」。「開源」的概念,其實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是指沒有考慮經濟環境而加稅,廣義是指在促進經濟復甦的基礎上令政府稅收水漲船高。要防止「開源」停留在沒有考慮經濟環境而加稅之上。而在目前經濟不景和社會信心低落的情況下,加稅會否打擊消費意欲和加劇通縮?會否令整體經濟進一步惡化?會否令庫房收入「因加得減」?這些問題應慎重考慮。現在談「開源」,應該在降低營商成本、減輕市民負擔、改善投資環境方面,多動腦筋和多做事情。只有促進經濟復甦,政府收入才有切實的保障。

 其次,加稅不可盲目攀比。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東西,稅也並非絕對不可以加。香港稅基狹窄,勞動人口只有三分一納入稅網,八成薪俸稅由兩成納稅人承擔,八成利得稅由一百間企業承擔。因此,合理地擴闊稅基並非不可以考慮。但在考慮加稅和增加新稅種時,不可盲目同其他地方攀比,一切要從香港的實際情況出發。例如,香港的稅收水平遠低於亞太區經合組織的平均數,也是世界上唯一沒有徵收任何形式一般消費稅的發達經濟體系。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別的地方稅收水平高和徵消費稅,香港也要亦步亦趨去攀比?如果這樣攀比加稅,會給香港作為「購物天堂」和旅遊中心的地位帶來什麼衝擊?眾所周知,低稅制和簡單稅制是香港長期以來引以為傲的優勢,是吸引投資和保持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因素,不可輕易改變。

 再次,在目前來說,解決財赤問題,政府和公營機構認真進行節流,是必須予以正視的問題。本港的公共開支佔達GDP的百分之二十三,比例過高,意味著過往標榜的「小政府」,現在已變成了「大政府」。私人機構在金融風暴後已大刀闊斧減低成本,政府和公營機構也應該面對嚴峻的現實,精簡架構和控制開支過速增長的趨勢,必須把公共開支降至佔GDP的百分之二十以下。公務員的薪酬福利開支佔了政府經常性開支的七成,給納稅人造成沉重的負擔。這方面的開支必須往下降。董特首一再強調要堅持「小政府」的方向,我們認為這個方向,是最終解決結構性財赤的必由之路。如果一方面龐大的公共開支降不下來,另一方面又要加稅加費,市民恐怕難以接受。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