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15] 文匯社評:下決心解決財赤問題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天透露,本年度赤字可能超過六百億元。面對龐大財赤,效益不高的基建將被擱置或縮減規模,以減少赤字。
大型基建計劃,是提升本港競爭力及配合香港發展新方向的鴻圖大計,特區政府曾決心在未來九年落實一千六百項工程,總值六千億元,最快在未來兩年帶來三萬個就業職位,並曾強調即使在財赤情況下,也足以應付基建開支。現在特區政府迫於龐大財赤而擱置和縮減工程,可見財赤危機已經十分嚴峻。
香港已經連續四年出現財赤,本年度財赤與上年度的六三三億財赤旗鼓相當,若這樣的財赤趨勢無法控制,儲備在幾年後可能告罄,不僅港元無險可守,第三屆特區政府也將無錢運作。
財赤危機日趨嚴重,必須盡快解決,其實特區政府對此已是心中有數。擴闊稅基委員會今年二月向政府提交的報告,便建議可考慮徵收陸路離境稅、銷售稅及削減薪俸稅免稅額,以增加政府收入;財政司十月九日表示財政赤字存在變數,政府要加大節流和開源的力度,包括檢討綜援、縮減公務員數目、研究加稅。昨天減少赤字的辦法,則加上了擱置基建的建議。
解決財赤的辦法無非是開源節流。在經濟處於困境、市民承受沉重生活壓力的情況下,開源並非易事。儘管如此,政府仍然有意在加稅加費方面有所動作。在節流方面,市民希望看到縮減公務員薪酬福利方面的龐大開支,但政府在這方面卻顯得無能為力。政府現在的節流措施,只是要求各政策範疇削減經常支出百分之一點八,大約可節流四十億元,根本無法填補六百多億元的經常赤字。就現有情況看,市民對政府能夠解決巨大財赤的承諾很難有信心。
我們認為,要真正有效解決財赤,必須要從社會的整體利益來考慮問題,必須有決心、有魄力,有總體規劃,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扭轉現在收入少、開支大的反常局面,以達至收支平衡。香港財政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開支太大,因此,政府首先必須採取果斷措施,控制膨脹過速的公共開支。政府架構和公營機構過去十幾年來膨脹迅速,精簡架構和改革薪酬福利已勢在必行。香港經濟正在轉型,政府和公營機構也必須與時俱進實現轉型。其次,政府應該通過大力節流,把公共開支佔GDP的比例由百分之二十三減低到百分之二十以下,然後才考慮推行加稅等措施。再次,填補赤字不能用剜肉補瘡的方法,擱置或縮減效益不高的基建固然合理,但提升本港競爭力及配合香港新發展方向,以及能夠有效帶動內需和創造就業職位的基建項目,不但不能擱置和削減,相反還要盡快落實。
市民理解政府節流困難重重,例如今年公務員減薪,幾經努力才達至僅為百分之一點五八至百分之四點四二的減幅。但是,不能因為節流的困難和阻力巨大,就把解決財赤寄託在經濟實現轉型之上,因為轉型將是漫長的,越拖延解決財赤的時機,以後的困難和代價將越大。必須正視節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回復「小政府」才是徹底解決財赤的必由之路。特區政府應該下決心向市民和公務員講清楚財赤危機的嚴重性,尋求全社會的共識和支持,使問題得到盡快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