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0-18] 文匯社評:工資成本貴 理性看減薪

 香港昨日有三個與工資有關的新聞值得留意:一是有警務督察入稟高等法院,控告政府立法減薪;二是就業培訓展覽顯示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接受一些工資較低、保障較少的臨時性工作;三是有調查反映本港經濟復甦步伐比亞洲其他地區緩慢,主要是因為人工太貴,企業寧願到其他地區投資。後一件事凸顯本港工資成本過高的問題,前兩件事則反映對待工資的不同態度。

 香港工資成本高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現在必須正視的問題是,香港能否長期維持這種高工資成本?如果不能維持,大家應該以甚麼態度對待減薪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清醒看到,香港不可能長期維持太高的工資成本。

 香港的高工資是在泡沫經濟年代形成,至今高居不下,一是因為香港沒有像新加坡等地方那樣,在金融風暴之後大幅減薪;二是因為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也沒有像東南亞那樣將貨幣大幅貶值。然而,世界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最大競爭,就是生產成本的競爭。因為經濟一體化使地區之間的壁壘消失,資本可以自由流動,走向生產成本低的地方。如同政府經常性開支的七成用於工資福利一樣,私人企業的最大支出也是薪酬開支。香港的工資成本如果不像其他地方那樣大幅下調,不要說在經濟一體化的激烈競爭中處於劣勢,經濟的復甦和轉型困難重重,就連正常的運作能維持多久都成疑問。因為,政府靠龐大赤字維持高工資,就像企業靠大舉借債支撐高薪酬一樣,最後只有破產一途。

 既然香港不可能長期維持過高的工資成本,那麼,大家就要面對現實,理性對待減薪問題。

 實際上,當工資水平高於成本效益,超過僱主支付能力的時候,企業也好,政府也好,都不可能無所作為,坐以待斃,必然會尋求解決之道。對於打工仔來說,減薪雖然痛苦,但卻是衝擊較小的一種安排。如果企業選擇裁員甚至抽資走人,員工所面對的將是失業的困境。如果僱主為降低工資成本將工序外判,或將一些下屬機構公司化,重新聘用的僱員,不僅工資大為減少,而且所受的保障也將大不如前。

 工資,實際上是勞資雙方共同達成的一種契約。工資的水平不可能、也不應該單靠某一方的意願得以維持。如果僱主企圖趁人之危,故意壓低工資,謀取暴利,當然應該批評;如果僱員不理生產成本必須下調的現實,一廂情願抱住過高的工資水平不放,也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同;至於失業人士「馬死落地行」,願意接受較低薪酬待遇的工作,應該受到鼓勵。香港的工資下調是大勢所趨,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如果大家能夠以理性的態度對待,勞資雙方就能在較小動盪中共渡難關,工資成本的下調就會在較為平和的過程中實現。如果缺乏理性的態度,社會就會出現許多的紛爭。這對香港的經濟發展是不利的。社會各界應該共同努力,避免這種狀況出現。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