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1月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1-02] 恢復升中試與教改背道而馳

■彭智文 中學教師

 日前,英文中學聯會和輔助中學議會提出恢復「升中試」的建議,他們建議考評局抽取學生的成績作基準,學校則安排全部或抽籤部分學生應考升中試云云。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我們不斷強調替學生鬆綁,推展「全方位學位學習」,摒棄單一化的「應試教育」,好讓學生樂於學習。教育當局自二○○○年取消學能測驗正是希望為學校和師生創造空間,去除以往無謂的機械式的操練。

 學能測驗之弊,早為社會人士詬病,不必贅說。觀乎取消學能測驗後的升中機制,教育當局主要採用小學在過去三個學年的學能測驗的平均成績作為調整校內成績的工具;而新校則利用同區所有小學在該三年的學能測驗的平均成績調整校內成績。或者有人認為一方面否定和取消學能測驗,另一方面卻以此作為調節校內成績的機制,似乎自相矛盾。筆者認為這不過是過渡性的折衷安排而已,可以理解和接受。值得留意的是,隨著升中機制的改變,學校自行分配學額的比例增加至百分之二十,學生揀選心儀學校的機會增加了,相對上,學校在挑選學生方面亦有更大的自主權。

 英文中學聯會和輔助中學議會提出恢復「升中試」之議,目的不外是要復興精英教育和名校效應。教改的推行,包括將現行中學的五個組別約化為三,可見的效果是學校之間不會再有強烈的優劣比較,從而讓學校教育不同程度的學生,摒棄昔日爭作第一組別學校或排斥第五組別學校之況。當然,校內的個別差異大了,會增加教師在施教上的困難,這實在端賴教師和校方的配合了。由是觀之,「升中試」之議顯然跟教改方向背道而馳。況且,他們對「升中試」的構思亦十分含糊,如挑選部分學生參加升中試,難道這就不會增添這班學生的壓力嗎?而現行的機制其實也是按學生在校內的成績作調整,同樣根據學生能力派位,校內評估的機制是多元化的,提倡「專題研習」便是一例。筆者實在看不出硬設升中試的理據何在。而有不少學生在學科上的表現是較遲緩的,可能要到中學才有突出的表現,過早以公開試判別一個學生是不智的。

 在殖民地年代,升中試出現在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中,是學額不足篩劣選優的唯一方法,同時是教育普及化的桎梏,時代不同,學校的管理層不應再如斯抱殘守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想此話深值各位教育工作者思考。另外,香港的教學語言政策尚未清晰,致令「英中」仍給人高人一等的感覺,此等有待進一步檢討。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