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1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1-07] 文匯社評:新架構有利推動文化發展

 文化委員會發表諮詢文件,建議成立文化基金會,並設立圖書館及博物館兩個管理委員會,以及解散藝術發展局。我們認為,新架構可解決目前架構重疊、分工不清的問題,更有效率使用撥款資源,建立靈活的人員聘用機制,有利推動本港文化藝術發展。

 在文化推廣方面,政策執行混亂及資源分配失衡等問題受到社會關注,例如藝術發展局在開拓藝團發展空間上,被批評流於表面,未能為本港藝術發展帶來新機;康文署屬下不少文康場地也被批評服務方向失當、空置率高,導致資源浪費。

 出現這些現象,主要是由於執行文化政策的架構重疊、分工不清。文康撥款權在民政事務局,文化教育、推廣及規劃則屬於多個政策局及部門,還有藝術發展局、教育統籌局、康體局、康文署等眾多部門及機構,都有份執行文化政策,結果出現「政出多門」現象,令本港文化藝術的發展受到影響。

 諮詢文件建議成立文化基金會,負責康文署及藝發局的撥款工作,這可使文化資源的調配更加合理,有利建立具透明度及鼓勵公平競爭的資助政策。目前,政府每年撥予文化藝術的二十八億元公帑,絕大部分用在分配撥款的官員薪金上,藝發局只佔百分之五,約一億四千萬元左右,卻要照顧不同界別的需要。藝發局現行藝術資助政策,曾被部分批評指為「綜援局」、「分豬肉局」、「養懶人」,這猶如一石激起千重浪,令資助政策的改革備受關注。客觀來看,現存資助模式的好處是藝團可有固定收入,不用為生存擔憂;弊端是藝團不用面對市場,而是面對撥款競爭,資助助長慣性依賴,扼殺創造性。一些獲取資助的藝團,根本毋須考慮市場因素和市民的欣賞興趣,表演因此沒有足夠觀眾支持生存下去,而須長期依賴資助。由文化基金會統一負責撥款工作,合理調配資源,充分考慮藝術質素和市場因素的結合,在資助政策上為本港藝術發展注入生機。

 諮詢文件還建議,將由文化基金會接管藝發局及康文署的部分職能,成立圖書館及博物館兩個管理委員會。現有圖書館及博物館的職員,最終會脫離公務員系列。這一改革措施,有利於打破現有僵化的人事體制,建立靈活的聘用體制,以便根據業務發展的要求和服務市民的需要聘用適合的人手。當然,如何妥善做好現有員工的轉職安排,是當局應該認真做好的工作。至於將文康場地的管理外判,以提高成本效益和使用效率,是值得支持的。還應該注意的是,文康場地使用與一般的經濟活動不同,其社會效益是第一位的。因此,當局在進行文康場地外判的過程中,要加入確保場地使用社會效益的條文。

 如果新架構落實,藝發局將可以解散。新架構應是獨立的文化機構,由政府及商界共同資助。領導層應由目光遠大、德才並重的文化專業管理人才擔任。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應該像倫敦、紐約和巴黎那樣,在文化政策上引入競爭機制和市場力量,激發文化活力,促進雅俗共存、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局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